1951年,10万志愿军被美军“包饺子”,一向淡定自若的彭老总心急如焚连忙向毛主席求助。毛主席苦思3小时,当即下达8字命令。众将一听都懵了,彭老总却直呼高明。 要知道当时志愿军第九兵团两个师的兵力陷入重围,美军利用机械化部队切断了退路,东西方向都有几万美军埋伏。彭老总发现情况不对劲时已经晚了,美军早就布好了天罗地网。 原来在第五次战役之前,美军刚刚换了指挥官。 那个狂妄的麦克阿瑟因为连吃败仗被杜鲁门撤职了,换上了更加狡猾的李奇微。 这位新官上任不烧火,而是静下心来研究志愿军的战术规律。 李奇微通过观察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规律:志愿军每次进攻最多持续7天。 就像准时上班下班一样,到了第七天肯定撤退休整。他一拍大腿恍然大悟——原来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只能支撑一周作战。 这下可好,李奇微抓住了志愿军的“七寸”。他制定了所谓的“磁性战术”,就是始终与志愿军保持接触,等到7天后志愿军弹尽粮绝时再发起猛攻。 不仅如此,他还专门针对志愿军的后勤线进行狂轰滥炸,让原本就脆弱的补给雪上加霜。 1951年4月22日,第五次战役打响后,美军的表现异常反常。 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猛打猛冲,反而边打边退,一副毫无还手之力的样子。 志愿军乘胜追击,不知不觉越走越深。 彭老总何等敏锐,他很快察觉出不对劲:美军撤退太有秩序了,明明有能力抵抗却装作溃不成军。“停止前进,原地休整!”彭老总急忙下令,但为时已晚。 李奇微见志愿军已进入包围圈,立刻亮出底牌。 美军机械化部队快速横向穿插,瞬间切断了志愿军兵团间的联系,将近10万志愿军像包饺子一样团团围住。 消息传到志愿军司令部,所有人都惊呆了。彭老总这位久经沙场的统帅也心急如焚,十万大军啊!要是被敌人吃掉,朝鲜战场的局面将不堪设想。 深夜里,彭老总紧急致电毛主席。 在中南海的毛主席接到电报后,眉头紧锁,沉思了整整三个小时。 最终,他提笔写下八个大字:“放弃救援,以攻代守”。 当这八个字传到前线指挥部时,众将都懵了。 什么?放弃救援?那不是让十万将士自生自灭吗?大家都想不通毛主席这是什么用意。 然而彭老总一听却茅塞顿开,连连拍掌叫好:“还是毛主席深谋远虑!” 他立刻向副官解释:如果派兵救援,正好中了美军的圈套,敌人巴不得我们送更多的兵力进包围圈。 不如来个“围魏救赵”,直接攻击美军的要害。 妙啊!实在是妙!这一招看似不按常理出牌,实则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彭老总心领神会,立刻开始部署。 他命令被围的十万大军稳住阵脚,从内部突围;同时派外围部队袭击美军的后勤补给线。 话说回来,彭老总这一手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李奇微不是专门打志愿军的后勤吗?现在也让美军尝尝后勤被切断的滋味! 志愿军派出精锐小分队,埋伏在美军的补给线上,一举歼灭了美军的运粮队。 前线美军正等着全歼志愿军,忽然传来粮草被断的消息。 联合国军内部本来就不是铁板一块,各国部队各怀心思,一听后勤出了问题,立刻军心大乱。 更妙的是,被围的十万志愿军将士接到命令后,士气高涨,视死如归地从内部发起猛攻。 外围的志愿军主力也乘机反包围,一下子把美军变成了“夹心饼干”。 李奇微绞尽脑汁设计的“请君入瓮”计划,本以为天衣无缝,没想到被毛主席八个字就轻松破解了。 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志愿军里应外合,硬生生从包围圈中杀出一条血路。 毛主席虽然远在北京,但对战局的把握却如此精准,真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而彭老总在前线的执行力也是一流,两位老战友默契配合,才能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扭转战局。 细想一下,这“放弃救援,以攻代守”八个字背后,蕴含着多么深刻的军事哲学! 它告诉我们,有时候看似最直接的解决方法未必是最佳的,跳出固有思维才能找到真正的破局之道。 参考:临危受命 力挽狂澜——中国军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