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元说:雄而不霸的结果,注定在国际上是不会有真正朋友的。因为不霸者没人怕,没人

红楼背疏影 2025-11-14 11:12:56

蔡正元说:雄而不霸的结果,注定在国际上是不会有真正朋友的。因为不霸者没人怕,没人怕,那事情就多了。可清朝当年就是“雄而不霸”,但实际上是外强中干的软骨头,内里烂透了,就算想霸也没那实力。 乾隆晚年至道光年间,清朝疆域虽达1300多万平方公里,军事实力却已大幅衰退。据《清实录》记载,1840年鸦片战争前,清军八旗兵22万、绿营兵66万,纸面规模可观,实则暗藏隐患。 京营八旗兵半数以上吸食鸦片,骑兵甚至无法稳骑战马;沿海炮台火炮多为明朝遗留旧款,炮弹以实心铁弹为主,根本无法击穿英军铁甲舰。 更严重的是腐败已渗透至统治根基,负责海防的两广总督琦善,私吞海防经费白银120万两,导致虎门炮台300多门火炮仅半数可正常发射。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仅4000人便从广州长驱至天津,清军战死不足千人即全线溃败,最终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并赔偿2100万银元。这绝非“不霸”,实则是缺乏称霸的底气,连国土主权都难以保全。 再看国际社会的现实案例,“威慑”的本质是实力支撑下的利益绑定,以美国为例,其盟友遍布全球的核心原因,并非依赖“仁义道德”,而是凭借硬实力作为保障。 2025年美国国防部报告显示,其军费达8900亿美元,占全球军费38%,拥有11艘核动力航母与7000多枚核弹头。 北约成员国对美国的追随亦源于此,波兰2025年将国防预算提升至GDP的4%,主动邀请美军部署6个装甲旅,正是出于对俄罗斯军事压力的担忧,需依托美国的核保护伞。 俄罗斯虽被认为“强势”,但其盟友数量虽少却稳固,叙利亚内战期间,俄军直接出兵8万协助阿萨德政权稳定局势,塔尔图斯军港至今仍是俄军在地中海的唯一据点。 2022年哈萨克斯坦爆发骚乱时,俄军牵头的集安组织6小时内出兵5000人,迅速平息动荡。这些盟友关系的建立,并非依赖讨好,而是俄军通过实战形成的威慑力所奠定。 反例就是乌克兰,想靠“道德牌”拉朋友,最后成了“提款机”。2022年冲突爆发初期,泽连斯基到处演讲卖惨,西方各国纷纷援助。 但到2025年,情况变了味。美国白宫10月报告显示,两年多来对乌援助超750亿美元,却发现乌克兰能源部、国防部存在大规模腐败,仅去年就有32亿美元援助款被挪用,涉案官员包括两名部长。 现在西方援助明显缩水,美国对乌援助2025年同比减少32%,欧盟直接冻结50亿欧元援助。第47任总统特朗普在竞选集会上直言:“我们不能把纳税人的钱给贪腐的乌克兰人。” 乌克兰想靠“受害者”身份维系盟友,却因自身实力弱、管理乱,连援助款都管不好,最终落得“朋友”纷纷变脸的下场,这和当年清朝求着列强“讲道理”如出一辙。 “霸”不是乱打人,而是有实力掌控规则。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靠黄金挂钩美元确立货币霸权,同时建立北约、亚太盟友体系,把军事基地建到全球140多个国家。 但它也懂“给甜枣”,马歇尔计划给欧洲输血130亿美元,帮助重建;对日韩提供安全保障,换来了日韩市场的开放和军事基地的使用权。这种“胡萝卜加大棒”,才是“霸”的精髓,既让人怕,又让人有甜头可赚。 有人质疑“霸”会树敌太多,其实没实力才会树敌。清朝没实力,连比利时、葡萄牙这种小国都敢来分一杯羹,1901年《辛丑条约》11个列强一起索赔4.5亿两白银。 而美国够“霸”,却没哪个小国敢主动招惹,反而纷纷加入其主导的同盟体系。这说明,国际社会的逻辑很简单:你有实力,别人要么跟你混,要么躲着你;你没实力,别人就敢来抢你。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一度放弃强势姿态,试图与西方建立友好关系,主动销毁2000多枚核弹头,将陆军兵力削减50%。然而实际结果是,北约先后五次东扩,将军事基地推进至俄罗斯边境,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后,西方对俄实施集体制裁。 直至普京政府重整军备,2025年俄军在乌克兰战场投入120万兵力,并亮出“匕首”高超音速导弹,西方才同意坐下来谈判。这一历程印证了“弃威则无友”的教训:丧失威慑力,便难以维系盟友关系。 蔡正元的话戳破了国际博弈的遮羞布:“雄而不霸”的本质是实力不足,而“真正的朋友”从来是实力威慑下的利益共同体。 清朝的悲剧在于,把“天朝上国”的虚架子当实力,内里早烂透了;而现代国际社会,要么像美国那样靠硬实力加利益绑定拉盟友,要么像俄罗斯那样靠军事威慑保核心利益。 国际社会并非温情脉脉的“幼儿园”,而是实力角逐的“竞技场”:实力充足则获敬畏,实力匮乏则遭轻慢。这一道理,清朝以亡国之痛验证,当下的乌克兰仍在亲身践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MCN双量进阶计划 信息来源:蔡正元嘲:美国的“小流氓”故意来碰瓷?中国有善意,你却不断挑衅滋事,终将自食恶果——AM585东南广播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