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实在想不出,除了全红婵妈妈,哪家奥运冠军妈妈,会直接对着“采访”说:她(全红婵

曼彤说世界 2025-11-14 00:43:20

我实在想不出,除了全红婵妈妈,哪家奥运冠军妈妈,会直接对着“采访”说:她(全红婵)要是退役,希望她回来读书,她现在的文化不怎么样了 一般的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成材,出人头地,在事业上拼一把 但是全妈妈的话,却是本分又实在 希望孩子退役后,回来继续读书,回归校园 没人怪全红婵文化不好,谁都知道她是怎么走到今天的。11岁离开家进省队,14岁就站在奥运最高领奖台上,别人在教室背课文、算数学的时候,她在跳水池里重复千百次起跳、入水,身上的淤青从来没断过。运动员的黄金期就那么几年,尤其是跳水项目,对身体柔韧性、反应速度要求极高,她必须把所有时间精力都砸在训练上,文化课只能挤着碎片时间学,底子薄是必然的。全妈妈没读过多少书,一辈子在农村操劳,可她心里门儿清,奥运冠军的光环再亮,也不能照亮一辈子。孩子现在能靠跳水吃饭,可等年纪大了跳不动了,没点文化底子,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这话听着“不贪心”,甚至有点“不合时宜”,却藏着最戳人的母爱。多少父母把孩子送进体校,盼的就是一朝成名、改变命运,全红婵做到了,她不仅成了世界冠军,还让全家摆脱了贫困,这样的“成果”换谁都想趁热打铁。可全妈妈没被名利冲昏头,她没说“希望她再拿几个冠军”,也没提“希望她赚更多钱”,眼里只有孩子没完成的学业。她见过农村里没文化的难处,知道没有知识傍身,再光鲜的履历也可能后继乏力,这份清醒,比多少“望子成龙”的豪言壮语都珍贵。 全红婵自己也懂妈妈的心思。采访里被问起文化课,她会腼腆地说“数学有点难”,休息时也会抱着课本补知识点。她不是不热爱跳水,只是也明白,运动员的身份只是人生的一段旅程,而读书是通往更广阔世界的钥匙。现在的体校也越来越重视文化课,可训练和比赛的强度摆在那儿,想做到“文武双全”太难。全妈妈的话,其实也戳中了很多运动员家庭的隐痛——孩子为了梦想牺牲了学业,父母既骄傲又心疼,却很少有人敢直白地说出来。 很多人觉得全妈妈“格局小”,觉得奥运冠军根本不需要靠读书谋生。可他们忘了,全红婵首先是个孩子,然后才是冠军。她值得站在领奖台上接受掌声,也值得坐在教室里享受属于她的青春。全妈妈的“实在”,恰恰是看透了名利背后的本质:人生不是只有“出人头地”这一条路,能拥有完整的成长经历,能靠自己的知识立足,才是最踏实的幸福。她不要孩子做一辈子的“冠军符号”,只想让她做个有文化、能自主选择人生的普通人,这份母爱,不功利、不浮躁,比金牌还沉甸甸。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768

评论列表

用户80xxx73

用户80xxx73

4
2025-11-14 21:22

不爱读书的孩子就不要硬逼着她去读,这孩子小小年纪就可能把一个平常人一辈子的钱都挣了,今后干点啥都没问题,现在不是上大学了吗?读不读肯定有个大学文凭,有钱有文凭还有一技之长,好日子才开始。

猜你喜欢

曼彤说世界

曼彤说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