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种预感, 全红婵的粉丝要变了, 不是变得不喜欢她了,而是大家喜欢她的原因不一样了。 以前喜欢全红婵,是因为她的冠军实力与真诚,但现在大家更喜欢她的通透。 全红婵发文告别全运会说:没有白走的路,对错都是我的脚印。 这句话里藏着的,哪里是一个十几岁姑娘该有的从容?分明是见过巅峰荣光,也扛过低谷压力后,才磨出来的清醒。谁还记得2021年东京奥运,14岁的她一跳成名,五个动作三个满分,硬生生把“水花消失术”变成了自己的专属标签。那时候的她,面对镜头只会腼腆地笑,说“想给妈妈治病”,说“不知道奥运冠军能拿多少钱”,这份未经雕琢的真诚,让无数人把她当成“天降神童”,当成纯粹的实力象征。可鲜花和掌声来得太快,随之而来的还有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后续比赛的小失误被无限放大,训练中的伤病让她不得不调整节奏,甚至连偶尔的情绪低落都被过度解读。 换做旁人,或许会在“神童”的标签里焦虑,会在输赢的漩涡里迷失,可全红婵没有。全运会赛场上,她不是每次都能站在最高领奖台,有过动作瑕疵,有过分数波动,但镜头扫到她时,看不到急功近利的急躁,只有平静下来的专注。她开始在采访里说“尽力就好”,开始坦然谈起训练中的困难,甚至会主动调侃自己“有时候也会偷懒,但马上会拉回自己”。这份通透,从不是天生的,是日复一日在跳板上重复跳跃练出来的,是从“必须拿第一”到“接受不完美”慢慢悟出来的。 以前我们喜欢她,是喜欢她“横空出世”的惊艳,喜欢她“少年老成”的实力,本质上还是离不开“冠军”这个光环。可现在不一样了,大家着迷的是她在名利场里不飘,在压力下不垮的清醒。这个年纪的孩子,大多还在为学业烦恼,而她早已站在世界竞技体育的顶端,要面对商业合作的诱惑,要承受全网的注视,要扛住“卫冕”的压力。可她没有被这些裹挟,依旧穿着简单的训练服,依旧把“训练”当成每天最重要的事,依旧能在经历输赢后,轻描淡写地说出“对错都是脚印”。 这才是最难得的地方。当下太多人追明星、捧偶像,要么盯着流量数据,要么执着于完美人设,可全红婵让我们看到,真正的魅力从来不是永远赢,而是赢过、输过、拼过之后,依然能守住本心,依然能正视所有经历。她的通透,不是看破红尘的佛系,而是认清竞技体育的残酷后,依然选择全力以赴的勇敢;不是不在乎输赢,而是明白“每一步都算数”,哪怕走了弯路,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我们之所以越来越喜欢这样的全红婵,或许是因为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谁不是在生活里跌跌撞撞,谁不是在挫折中慢慢成长?她的“没有白走的路”,戳中了每个为生活打拼的人,让我们明白,那些看似无用的经历,那些偶尔的犯错,其实都是人生路上最珍贵的印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