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琉球国那覇市的遊行,人们举起了琉球国的旗帜,要求恢复主权。   在

未央细说 2025-11-13 19:13:05

11月10日,琉球国那覇市的遊行,人们举起了琉球国的旗帜,要求恢复主权。   在过去上千年时间里,咱们中国都曾经是原琉球国的宗主国,只是近百年的孱弱才让琉球被日本侵略、殖民。我觉得,无论是从历史的责任,还是联合国五常的责任,咱们都应该为琉球的独立、主权站出来,绝不允许美勾结私相授受,让日本把这个国家悄咪咪地给吞并。   打从明朝起,琉球就主动归附,成为中原王朝的藩属国,永乐年间,明成祖派册封使带着诏书和印玺远赴琉球,将中山王察度正式册封为琉球国王,此后历代琉球君主都必须经过中原皇帝册封才算名正言顺。   到了清朝,这种联系更趋紧密,琉球世子常专程来京入国子监学习,不少琉球文人还能写出清丽的汉文诗词,甚至有学者考取清朝功名,那份文化血脉里的亲近感,绝非外力能轻易割裂。   可这份延续了五百年的安宁,终究在近代的枪炮声中被撕碎,鸦片战争后,中国国力一落千丈,再也无力庇护这个远在东海的“小弟”。   1879年,日本明治政府撕下伪装,以“废藩置县”为借口悍然废除琉球王国,将其强行改为“冲绳县”,史称“琉球处分”,末代国王尚泰被日军押往东京软禁,王宫珍宝被洗劫一空,连琉球国玺都被当作战利品陈列在日本博物馆。   更残酷的是文化清洗——日本当局下令禁止使用琉球语,私塾必须教授日语和“皇国史观”,传统服饰琉装被视为“落后象征”,甚至连民间歌谣都要经过日本审查才能传唱,当时的清政府虽据理力争,派何如璋等外交官多次抗议,但虚弱的国力让这些努力沦为徒劳,只能眼睁睁看着琉球从藩属变成殖民地,这份历史的伤痛,至今仍在东海波涛中回响。   本来二战结束后,琉球是有机会重获新生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波茨坦公告》更强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当时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琉球应脱离日本统治,要么独立要么实行国际托管。   可美国却借机将琉球纳入“战略托管”范围,在岛上修建数十处军事基地,占去琉球土地面积的五分之一,1972年,美国为拉拢日本对抗苏联,背着琉球民众与日本签订《冲绳返还协定》,私自将琉球行政权移交日本,这种无视琉球人民意愿的“私相授受”,既未经过联合国安理会审议,也未举行琉球全民公投,完全违背了国际法基本原则,为今天的主权争议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这些年琉球人的抗争从未停歇,11月10日的那霸游行只是冰山一角,2019年首里城遭遇大火,琉球民众自发组织守夜活动,一边抗议日本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不力,一边高呼“琉球文化不容磨灭”;2023年日本强行在琉球部署“爱国者”导弹,上万民众围堵基地入口,用传统乐器三弦琴演奏抗议歌谣;民间组织更在联合国多次提交请愿书,要求重启琉球主权问题国际审议。   连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松田康博都公开撰文指出,“冲绳县的设立缺乏历史正当性,琉球问题本质是日本殖民统治的遗留产物”,可日本政府仍在变本加厉推行同化政策——中小学教材刻意淡化琉球历史,将殖民时期描述为“合并发展”;公共场合使用琉球语会被视为“不爱国”,甚至连传统节日“盂兰盆节”的仪式都要经过日本文化厅审批。   这种系统性的文化压制,反而让琉球人的身份认同更加强烈,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主动学习琉球语、穿琉装、跳传统舞,用文化复兴守护着即将断裂的根脉。   有人说,这是琉球和日本的内部事务,中国何必插手?可历史从来不是割裂的——中国作为琉球千年宗主国,明清两代朝廷保存着上万件琉球朝贡的文书档案,福州至今留存着琉球馆遗址,这些都是历史渊源的铁证。   更重要的是,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有责任维护国际法的尊严,日本当年吞并琉球违反《万国公法》,如今美日私相授受又违背《联合国宪章》民族自决原则,若任由此类行径得逞,国际秩序将沦为强权政治的游乐场。   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任人宰割的弱国,我们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为正义站台,从外交层面,中国外交部多次在记者会上强调“琉球主权未定论”,要求国际社会尊重琉球人民的自主选择;从文化层面,中国学者与琉球民间组织合作整理历史文献,共同举办“琉球-中国文化交流展”;从国际法层面,中国律师团队正协助琉球民众准备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   看着琉球人举着“恢复琉球王国”旗帜游行的身影,不禁让人想起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街头抗议——同样是为了民族尊严,同样是反抗外来压迫,这种对自由和主权的渴望,是所有被压迫民族共同的心声。   你说,中国该不该坚定地为琉球的主权发声?这场关乎历史正义的抗争,又能走多远?评论区聊聊呗!

0 阅读:41
未央细说

未央细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