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被我猜中了 美国终于正式宣布了 11月11日,美国政府直接摊牌,宣布美国不再给乌克兰付钱了,还强调美国因乌克兰局势受损,此前已为乌克兰花费3500亿美元。现在他们通过北约向我们付款。 他的这一举动表明美国已经不把乌克兰放在心上了。 这话算不上突然,但真等美国把“3500亿美元援助终止”的话说死,整个地缘棋盘还是震了三震,最慌的当属基辅,最尴尬的则是北约盟友们。 3500亿美元这个数,特朗普在不同场合提了不下十次,拆解开来全是真金白银的投入:1600亿花在军事装备上,从标枪反坦克导弹到海马斯火箭炮占了大头;900亿用于经济重建,600亿砸在情报支持上,连乌军的人员培训都花了400亿。 但这笔钱在美国国内早成了过街老鼠,民众对资金“外流”的抱怨声越来越大,加上政府停摆导致50多亿美元的武器交付先一步中断,停援更像是顺水推舟的选择。 特朗普把这说成“结束被剥削”,却没提这3500亿里,有不少装备因运输损耗或战场损毁没发挥作用,甚至还有15%的资金花在了溢价的承包商服务费上。 美国一撤,乌克兰立马露了怯。要知道乌军70%的先进武器都来自美援,90%的战场情报依赖美国卫星,连打击俄军纵深目标都得靠美方的定位支持。 现在库存的美制弹药撑死只能维持2到6个月,泽连斯基紧急召见美驻乌代办施压,可换来的只有“北约代购”的新规则——以后乌克兰要武器,得先让北约成员国按GDP比例凑钱,再向美国军火商采购,美国只负责卖货不兜底。 更要命的是,乌克兰财政部长早就放话,未来30年都没打算还那些快赶上GDP的债务,现在连“赊账”的资格都没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直接摆在台面上。 夹在中间的北约成了最大的“冤大头”。 特朗普没跟任何盟友提前商量就拍了板,搞得欧洲各国猝不及防。德国、法国嘴上说要加码援助,可欧洲155毫米炮弹年产量才55万枚,连美国停援前的零头都不到,根本填不上缺口。匈牙利、斯洛伐克更直接,明确反对继续援乌,北约内部的裂痕一下就撕开了。 前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早说过北约不会为乌克兰直接参战,现在连武器都凑不齐,所谓的“集体防御”成了空谈。 有欧洲官员私下吐槽,这分明是被美国摆了一道,逼着他们把国防开支提上去,反而更依赖美国军工。 战场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俄军刚借着“夏季攻势”取得局部突破,美军援助一断,乌军的防御支柱直接少了一根。 之前靠美国情报能精准打击俄军目标,现在这“隐形战力”没了,打击能力得腰斩;海马斯火箭炮、爱国者防空系统这些核心装备断供,乌军连防空网都快撑不住。 乌克兰自己的无人机产量倒是涨了百倍,可光靠无人机挡不住俄军的推进,有乌情报官员直言,等夏季耗完库存,只能被迫撤防。俄罗斯那边倒是乐见其成,公开说“武器少了能加速冲突结束”,普京甚至划出“远程武器红线”,警告西方别再加码。 特朗普的算计其实很明白:对内能靠“省钱”拉拢选民,对外能把武器卖给北约赚差价,还能倒逼欧洲提高国防开支,巩固美国的主导权。 可这步棋藏着不少漏洞,美国军工复合体早把乌克兰战场当成消耗库存、拿拨款的抓手,停援可能让他们反过来给政府施压;欧洲要是被逼着搞防务自主,长期来看反而会削弱美国的掌控力。 更关键的是,现在俄方占着战场优势,不可能给乌克兰好的谈判条件,停援非但没让和平更近,反而可能把冲突拖成低烈度的持久战。 从无偿援助到有偿出售,美国用3500亿美元的投入和突然的抽身,把“盟友责任”的底裤扒得干干净净。乌克兰能不能撑过这个冬天?北约的裂痕会不会越撕越大?俄罗斯又会抓住这个窗口期做什么?这场由美国主导的“援助退潮”,到底会把冲突推向何方?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