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在新加坡当了20年总理,如今以国务资政身份去伦敦开会,直接放话:中国老了,

云景史实记 2025-11-13 15:07:10

李显龙在新加坡当了20年总理,如今以国务资政身份去伦敦开会,直接放话:中国老了,印度经济未来可能超车。这话不是随便说的,背后是新加坡和印度越走越近的现实。 李显龙的讲话中,最核心的观点就是他提到的“老龄化”和“年轻人口”。他说,中国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经济发展可能会受到制约。 2025 年的人口数据摆得明明白白,印度人口已经冲到 14.94 亿,咱们中国是 13.86 亿,这差距可不是一点点。 更关键的是年龄结构,中国人口的中位年龄已经 39.48 岁,街上随便逛逛,银发族越来越多,小区里的养老驿站都比前几年多了不少;可印度中位年龄才 28.62 岁,近一半人都在 25 岁以下,走在新德里街头,满眼都是年轻人的身影。 这对比确实扎眼,难怪李显龙抓着这点说事儿。咱们中国的老龄化不是喊出来的,2022 年人口就开始负增长了,2024 年自然增长率跌到 - 0.99%,意味着每年都在少人,劳动力市场早就感受到了压力。 南方的电子厂以前一喊招工能来一堆人,现在就算涨工资,年轻人也不好招,不少工厂都开始用机器人代替人工,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都超 29% 了,这背后不就是劳动力不够用的现实吗? 但光看年龄数字可太片面了,“人多” 从来不等于 “力量大”。印度那 14 亿多人里,藏着太多 “水分”:成年人文盲率还有 24%,要是连图纸都看不懂,怎么进工厂搞生产? 更别说劳动参与率才 40.8%,女性更是低到 22.5%,还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这么多年轻人窝在家里没活干,算哪门子 “红利”? 反观咱们中国,虽然劳动力数量在减,但质量一直在升,成人识字率 97%,高等教育入学率都 59% 了,现在厂里的工人不少都懂编程、会操作智能设备,这已经不是靠体力吃饭的 “人口红利”,而是靠脑子的 “人才红利” 了。 就像 2025 年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9.6%,3D 打印设备产量蹭蹭涨,这些都不是光有年轻身子骨就能干成的活儿。 再说说经济这块,李显龙只提增速不提体量,明显在避重就轻。2025 年中国全年 GDP 预计 18.7 万亿美元,印度才 3.9 万亿美元,差了快 5 倍,相当于 5 个印度才抵得上一个中国。 印度增速是高,IMF 预测 2025 年能到 6.6%,经合组织甚至给到 6.7%,可咱们中国 5.2% 的增速是在 18 万亿美元基数上涨的,光前三季度的增量就有 3.97 万亿元,差不多抵得上印度半年的 GDP 总量。 更别说经济质量的差距,中国制造业占 GDP27%,完整的产业链让 “中国制造” 在全球都吃香,2025 年前三季度货物出口就增长 7.1%,贸易顺差超 6000 亿美元。 印度制造业才占 14%,大部分人还靠种地吃饭,劳动生产率只有制造业的五分之一,服务业虽然占比超 60%,可高端服务只够 5% 的人就业,剩下的还是没出路。 李显龙敢这么说,根本不是单纯的经济判断,全是新加坡的小算盘,背后就是新印越走越近的现实。新加坡就那么大个地方,靠马六甲海峡吃饭,最怕被单一大国拿捏,这些年一直想在大国之间找平衡。 现在印度人口多、地缘位置重要,新加坡赶紧凑上去搞联合军演,又跟着喊印度能超车,说白了就是想抬举印度当 “制衡力量”,好让自己在中间当调停者,保住那点话语权。 这套路其实不新鲜,当年新加坡也是靠这种 “左右逢源” 在东南亚站稳脚跟的,只不过这次把靶子对准了中国的老龄化问题。 可印度真能接得住这份 “抬举” 吗?悬得很。基础设施就是道绕不过的坎,全球排名第 70 位,公路密度才是中国的三分之一,港口吞吐量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孟买一座天桥修了 6 年还没通车,咱们北京大兴机场 4 年就建好了,这效率怎么比? 政策更是朝三暮四,“印度制造” 喊了好几年,外资准入的限制还没解决,土地征用天天闹纠纷,谁愿意去砸钱冒险? 还有种姓制度、宗教矛盾这些老问题,2.2 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城乡收入差 3 倍,这些都不是靠年轻人多就能抹平的。 联合国预测印度人口能涨到 2063 年的 17 亿,可到时候老龄化也会找上门,现在 65 岁以上老人已经占 7%,等这批年轻人老了,印度可能要面临 “未富先老” 的大坑,到时候养老、医疗的压力只会比现在的中国还大。 所以说,李显龙的话听个热闹就行,别当真。印度的年轻人口是潜力,但要变成实力,先得把教育、基建、制度这三道坎迈过去,没个二三十年根本不可能。 中国是 “老” 了点,但老得有底气,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有高素质的劳动力,还有不断突破的新技术,这种稳扎稳打的实力,不是靠喊口号就能被超越的。 新加坡跟印度走近是他们的选择,但真以为靠捧印度就能制衡中国,未免也太天真了。

0 阅读:0

猜你喜欢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