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第一个向俄罗斯“开重炮”的国家。 不是美国,也不是日本。 而是一个被打趴下80 多年的国家。 说出来你可能得愣一下,这个国家就是德国。11 月 8 号那天,德国联合行动司令部的亚历山大・索尔弗兰克中将,在公开场合直接撂了话 —— 柏林已经做好跟莫斯科动真格的准备了,真要是打起来,北约能一下子凑出 80 万兵力部署过去。 这话听着就挺炸的,毕竟八十多年前,德国还是那个把整个欧洲搅得鸡犬不宁、最后被按在地上揍服的主儿,现在倒反过来喊着要 “保卫欧洲”,这身份转换得比翻书还快,说不滑稽都没人信。 别以为这是德国一时脑热瞎喊的,这两年他们在军事上的动作一直没停过。 去年国防开支就突破了 GDP 的 2%,今年更是计划提到 2.5%,手里攥着钱就往军备上砸,又是买 F-35 隐形战机,又是搞爱国者防空系统,摆明了就是要把自己的 “肌肉” 练起来。 毕竟要跟俄罗斯叫板,还想牵头 “保卫欧洲”,没点实打实的家伙事儿撑着,根本没人会当回事。 搁以前,德国哪敢这么硬气?早几年俄罗斯的天然气占了他们能源结构的四成以上,等于能源命脉捏在别人手里,说话做事都得掂量着来,生怕哪天被人掐了脖子。 可现在不一样了,他们硬生生把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比例降到了 5% 以下,等于解开了套在脖子上的绳子,没了这个顾虑,跟俄罗斯掰手腕的时候自然腰杆更直。 而且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德国原先那套 “靠做生意缓和关系” 的想法早就没了市场,安全上的焦虑越来越重,觉得光靠嘴皮子没用,必须亮出兵刃才管用。 当然,德国这么高调表态,也不全是为了 “保卫欧洲” 这个虚头巴脑的名头。在欧盟里,德国经济实力是顶尖的,可军事上的话语权一直不如法国,还得看美国的脸色。 现在借着俄乌冲突的机会,跟北约绑得更紧,正好能借这个由头提升自己的战略地位。 主导对乌援助,牵头北约东翼的防御,既能跟美国把关系贴得更近,又能在欧盟内部树立威信,毕竟法国喊了那么久 “欧洲战略自主” 也没成气候,德国正好趁这个空当补位。 至于那 80 万兵力,也不是德国一家能拿出来的,得是美、英、法这些北约成员国一起凑。真要在短时间内把这么多人部署到位,光是协调各国部队的后勤补给,再跟波兰、罗马尼亚这些前沿国家谈驻军场地,就是一堆麻烦事。 所以这话更多是种战略施压,意思是 “我们北约是铁板一块,真逼急了有的是实力”,象征意义比实际能马上做到的价值大得多。 但不管怎么说,这表态一放出来,就等于宣告德国彻底告别了战后那套 “和平主义”,以前是躲在后面出钱,现在直接站到前面挑头了。 德国心里打得门儿清,要是俄罗斯在俄乌冲突里占了上风,东欧的影响力肯定会跟着涨,到时候北约东部的那些国家就得慌神,德国自己的安全环境也会受影响。 所以借着援乌消耗俄罗斯国力,同时把北约的防御线往前推,对他们来说是最划算的选择。 只是这副 “大义凛然” 的样子,跟八十多年前的形象比起来,实在有点讽刺 —— 当年是拿着枪炮给欧洲造灾难,现在换了件 “守护者” 的外衣,本质上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盘算。 这消息一出来,不光俄罗斯那边有了反应,欧洲其他国家也炸了锅。有的觉得德国终于硬气了,能帮大家扛事;有的却怕得不行,毕竟八十多年前的教训还没忘干净,生怕德国这么一闹,把战火引到自己家门口。 可德国自己倒显得胸有成竹,一边接着往军事上砸钱,一边跟北约盟友套近乎,看样子是铁了心要站在对抗俄罗斯的第一线。 一个被打趴下八十多年的国家,现在第一个跳出来对俄罗斯亮肌肉,说起来也挺有意思。既有能源不被卡脖子的底气,也有想在欧洲提升自己地位的心思,两方面凑到一起,才敢这么明目张胆地 “开炮”。 只是欧洲的局势本来就够紧张了,德国这么一搅和,后面只会更复杂。以前总说美国是挑事的头头,现在看来,德国这匹 “黑马” 冒出来,才真让欧洲的未来变得没那么好猜了。 毕竟谁也说不准,这 “保卫欧洲” 的旗号底下,会不会藏着别的心思。 参考资料:极光新闻《德军司令强硬表态:已做好与俄“开战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