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上海,2名外国人骑共享单车上高架,一人淡定的坐在高架上,另一人则在

语蓉聊武器 2025-11-12 10:34:53

11月11日,上海,2名外国人骑共享单车上高架,一人淡定的坐在高架上,另一人则在拥挤的车流中为他拍照,丝毫不管是否影响到交通,当旁边有司机拿出手机拍摄他们时,其中一人还对着镜头比了个“耶”,一脸得意,完全不当回事!网友:看着像印度人。 最近刷到上海高架那事儿的评论区,发现大家吵来吵去,核心就一个观点:“不管哪国人,到中国就得守中国的规矩,没谁能搞特殊。” 有人在评论里说“俩成年人能没看见高架入口的禁行标志?明显是故意的”。 还有人出主意“共享单车都是扫码骑的,顺着后台记录找,肯定能找到人,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甚至有人提到“之前其他城市也有类似的,最后都按规矩罚了,上海这事儿也不能例外”。 说到其他城市的案例,还真得提两句,能更清楚这事儿的性质。 北京三环东路以前就出过一回,一个外国人骑电动车在机动车道里窜,交警看见后让他停车,他不仅不听,还拿手机对着交警拍,那态度挺无所谓的,结果最后该罚款还是罚了。 这俩案例都说明,不管你是哪国人,违反了交通规则,该担的责任都跑不了,没有“因为是外国人就网开一面”的说法。 现在再回头说上海这事儿,时间、地点、经过都得说清楚,不添油加醋,只说事实。 事件发生在11月11日晚上,上海高架正堵着呢,汽车排着队慢慢挪,不少司机都在盘算着早点回家。 就在这车流里,突然冒出两辆共享单车,骑车的是俩外国人,有网友看了视频后说,从外貌判断可能是印度籍。 其中一个人把车往路边一停,直接坐在了高架的柏油路面上,双手撑在身后,腿伸得老长,跟在公园歇脚似的。 后面的司机没办法,只能纷纷踩刹车,有的甚至停下来等,就怕不小心碰到他们,这整个过程,都被后面一位车主用手机拍了下来。 更让人觉得离谱的是,坐着的那个外国人发现被拍后,不仅没起来走,反而对着镜头笑,还比了个“耶”,那坦然的样子,好像周围堵着的车、危险的机动车道都跟他没关系。 可能有人会觉得“不就是骑车上高架吗?至于这么较真?” 但其实真不是小题大做,得搞明白为啥高架不让非机动车上。 高架路设计出来就是为了让机动车快速通行,缓解地面的交通压力,正常情况下车速能到60公里/小时以上,就算堵车慢下来,也比自行车快多了。 而且汽车之间的距离本来就近,非机动车突然闯进来,很容易撞着。 骑车的人没防护措施,开车的人反应不过来,最后可能两败俱伤。 更别说,非机动车上高架还会让本就拥堵的交通更糟,这不就违背了建高架的初衷吗? 所以说,“禁止非机动车上高架”不是随便定的规矩,是为了安全,也是为了效率,谁都得遵守。 要想少发生这种事,光靠事后处理肯定不够,得从源头想办法。 比如交管部门可以跟出入境管理部门合作,找社区、高校、还有那些有外籍员工的公司,给在本地生活的外国人多讲讲交通规则。 不用讲那些复杂的法条,就把“非机动车不能上高架”“不能在机动车道骑电动车”“红灯要等”这些最基础的讲清楚,用图片、短视频这种容易懂的方式,让大家一眼就明白。 共享单车平台也能出份力,用户扫码开锁的时候,弹出一个简单的提示框,用中英文写清楚哪些路不能骑,比如高架、快速路、跨江大桥。 不过最关键的还是执法要公平,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国人,只要违反了交通规则,就按同样的标准处理,不偏不倚。 不能因为对方是外国人就放宽要求,也不能为了“警示别人”就刻意加重处罚,只有这样,大家才会真正把规则放在心上。 说到底,规则这东西不是给某类人定的,是给所有人定的。 高架上的禁行标志不是摆着看的,公共道路也不是私人的拍照背景板,不管你来自哪个国家、是什么身份,在这片土地上出行,就得守这里的规矩。 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没什么例外好说的。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1
语蓉聊武器

语蓉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