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最近的变化比想象中更令人惊喜 早年间,太湖平均水深还不到2米,湖底淤泥

诺原论楚翊许 2025-11-11 22:02:15

太湖最近的变化比想象中更令人惊喜 早年间,太湖平均水深还不到 2 米,湖底淤泥堆了 2.3 米厚,最上面那层 0.3 米浮泥全是污染物,一立方米能释放好几公斤氮磷,把蓝藻喂得疯长。 2007 年蓝藻危机后,湖水又浑又臭,2005 年的监测更显示,超过六成的监测点水质都是劣 Ⅴ 类,连灌溉都嫌差。 2022 年,“太湖之光” 的到来拉开了淤泥大扫除的序幕。这艘 “移动工厂” 可不简单,清淤船的绞吸头伸到湖底挖泥,管道直接把泥浆送到旁边的船上,先过双重筛网滤掉贝壳、石子,再加药剂让泥水分离,最后用压滤机压成泥饼。 整个过程都在水上完成,不占陆地,余水处理干净后还能流回湖里,一天能清 8000 立方米淤泥,够填 3 个标准游泳池。 这些泥饼没被浪费。无锡梅梁湖东岸的湿地,以前全是黑臭鱼塘,如今用 20 万立方米泥饼填出地形,种上芦苇、睡莲,已经成了鸟群的乐园。 宜兴的废弃矿坑更成了 “消纳站”,泥饼填进去压实后,慢慢就能长出草木,把荒山变成绿地。 还有宜兴竺山湖周边,150 万立方米淤泥改造成耕地,现在每年能收 55 万公斤小麦。 江苏人治湖的 “较真” 劲儿,在控磷上更明显。总磷浓度要降 0.01 毫克 / 升,工作人员就沿着每条入湖河流排查。 光镇江就整治了 973 家涉磷企业,1684 个排污口全过了一遍,连 “散乱污” 小厂都没放过。就靠这股韧劲,太湖总磷终于降到了 0.050 毫克 / 升,是 2007 年以来最好的水平。 蓝藻打捞也玩起了 “高科技”。苏州吴中区把打捞线从岸边 2 公里推进到湖中心,9 个镇街守着 227 公里岸线,国资公司专门负责离岸打捞。 新投的长臂式打捞船,20 米长的 “胳膊” 一揽,一天能处理 3000 吨藻水,藻泥产能比以前翻了倍。岸上还有智慧平台,连气象、海事的数据都能接上,蓝藻刚冒头就能预判,打捞船立刻 “满电出发”。 2025 年的官方通报让人振奋:太湖水质终于稳定在 Ⅲ 类,这是 30 年来头一回达到良好湖泊标准,氨氮更是达到了 Ⅰ 类水水平。 最让人高兴的是,今年蓝藻直到夏天快结束才出现,比往年晚了整整 3 个月。 不过太湖的故事还没写完。专家说淤泥还会慢慢堆,洪水也可能再来。 但只要这清淤的狠劲、控污的较真劲、护水的耐心一直在,这汪湖水就能一直清下去。 就像现在梅梁湖上的红嘴鸥,来了就不愿走 —— 人和自然的和解,从来都是这样实实在在的守护。

0 阅读:74
诺原论楚翊许

诺原论楚翊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