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2008年,德云社的创始元老徐德亮对郭德纲说:“一场商演,你拿40万,分

糖果泡泡萌公主 2025-11-11 21:18:44

[太阳]2008年,德云社的创始元老徐德亮对郭德纲说:“一场商演,你拿40万,分我150元,这是打发要饭的吗?”郭德纲回了他一句话。可是没多久,徐德亮就做了一件轰动相声界的事情。 徐德亮与郭德纲的分道扬镳,看似源于一场2008年商业演出中150元的报酬,背后却是一个传统“家庭式班社”向现代“商业化公司”转型时,两种价值观的必然冲突。 冲突的根本,在于双方心中装着两本截然不同的账簿,一本记录着汗马功劳与兄弟情义,另一本则罗列着冷冰冰的成本与收益。 在德云社的草创岁月里,情义是团队的黏合剂,徐德亮曾是一名月薪两万的程序员,他放弃了优渥的工作,凭着一腔热情加入当时规模尚小的团队,他为德云社创作了大量早期经典作品,这些心血与付出,在他看来远非金钱所能衡量。 随着德云社在2003年正式命名并迅速壮大,它成长为一个拥有四百余人,年演出超三千场的庞大商业实体。 作为“大家长”的郭德纲,需要为整个团队的生计负责,必须计算场地、道具与工资等巨大开销,他的分配决策,无法再单纯依赖个人情谊。 “随爷赏”这种传统分配模式,是旧日情义的遗留物,由主演拿走大部分收入后,再自行决定分给其他成员多少。 但在一个商业化运作的组织里,这种模糊的模式与现代薪酬的公平原则格格不入,当一场流水上万的演出,徐德亮拿到手的仅有150元时,他感觉这无异于“打发要饭的”。 矛盾的另一层,是双方对个人价值的衡量出现了巨大分歧,徐德亮用“江湖”中的元老地位与艺术贡献为自己估价,而德云社的管理视角,则更多地从现实的“市场”供需来评估其价值。 在“江湖”的标尺下,徐德亮作为共同打拼过来的老伙计,期望自己的回报能与德云社的成长同步。 那句“德云社不养闲人”的传闻,无论真假,都深深伤害了他的价值认同感,这仿佛在宣告,过往的贡献在新的体系中已经不再重要。 在“市场”的标尺下,郭德纲于2007年登上福布斯富豪榜,这是其个人品牌价值的直接体现。 相比之下,徐德亮每月两三千元的收入和租房挤地铁的生活,则残酷地反映了非核心成员在商业平台中有限的议价能力,连师傅张文顺也建议他去掉名字中的“德”字,这微妙地暗示了个体与平台品牌价值的分离。 当两种价值标尺无法兼容,情谊便在尊严与利益的双重磨损下走向了终点,徐德亮与王文林一同决定离开,郭德纲也并未挽留,只祝他们顺利。 这次出走虽然是一场内部危机,却客观上成了德云社制度现代化和整个行业反思的催化剂。 这次风波直接推动了德云社内部的分配改革,郭德纲后来引入了新的按比例分账模式,虽然附带有上座率达到八成的条件,但它承认了清晰的物质激励对凝聚团队的重要性,这是向现代企业管理迈出的关键一步。 对徐德亮个人而言,这次决裂也促成了一次深刻的重构,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与外界的各种猜测后,他选择以指导青年相声演员的方式重返大众视野,这一选择超越了个人恩怨,将过往的经历转化为传承艺术的动力,并为他赢得了新的声誉。 这场风波将相声行业内商业与艺术、传统人情与现代规则的矛盾公开化,引发了从业者对于建立公平机制、平衡多方利益的广泛探讨,一个负面事件,最终促成了整个生态的进化。 信息来源:徐德亮出书首谈退出德云社 演一场才分到100块钱,半岛晨报

0 阅读:93

猜你喜欢

糖果泡泡萌公主

糖果泡泡萌公主

欢迎大家关注,一起来看体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