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代,有个面粉厂,故意把自己的面粉袋子上的logo做小

茉莉兔说国际 2025-11-11 18:56:31

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代,有个面粉厂,故意把自己的面粉袋子上的logo做小,强调装饰花纹,就是为了给收入低微的家庭主妇,在吃完了面粉之后,把面粉袋改成裙子。这一举动被称为人性的光辉。

上世纪三十年代那会儿,美国碰上了天大的难处,整个国家被经济大萧条折腾得够呛。

工厂一个接一个关门,街上到处是找不着活儿干的人,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那时候,谁家要是每周能挣个三四美元,就算谢天谢地了。

填饱肚子都成问题,更别说拿出闲钱来给孩子们添置新衣裳,许多孩子穿的衣服补丁摞补丁,女孩子连条像样的裙子都穿不上,当娘的看着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有一家面粉厂做了件让人心里暖和的事儿,这家名叫乔治·P·普兰特的磨坊公司,有位叫阿萨·T·贝尔斯的销售主管,他琢磨出了个好主意。

贝尔斯这人从小在乡下长大,见过老一辈人怎么精打细算地过日子,破衣服都能改成别的家用物件。

他注意到有些手巧的主妇会把面粉袋洗干净,拼拼凑凑给女儿缝条裙子穿,虽然料子粗糙,但至少能遮体保暖。

贝尔斯心里盘算开了:要是把面粉袋做得更漂亮些,把商标印得小一点,布料选柔软点的棉布,再印上些好看的花纹,那主妇们买回去的面粉袋不就能直接当布料用了吗?

他把这个想法跟厂里说了,大家都觉得在理。

于是,他们真就这么干了——把原来大大的商标缩小到角落,整个袋子印上碎花、格子这些好看图案,布料也换成了更软和的细棉布。

这一改可不得了,家庭主妇们发现这面粉袋太实用了,买一袋面粉,吃完后袋子还能给娃做件衣裳。

杂货店的老板说,这种带花纹的面粉卖得特别快,有些精明的妇女还会比较不同牌子面粉袋的花色,琢磨着哪种花纹给女儿做连衣裙最漂亮。

渐渐地,街上穿“面粉袋裙子”的孩子多了起来,虽然仔细看能看出是面粉袋改的,但孩子们穿得高兴,母亲们心里也踏实些。

别的面粉厂一看这情形,也跟着学起来,像皮尔斯伯里、通用磨坊这些大公司都推出了各式印花面粉袋,有的还举办“面粉袋改造比赛”,鼓励大家分享变废为宝的巧思。

有些厂家想得更周到,在袋子上用容易洗掉的墨水印上裁剪说明,教主妇们怎么把袋子改成衣服。

这股风潮越传越广,用面粉袋做衣服不再是寒酸的标志,反而成了巧手持家的象征。

后来美国参加二战,棉布成了紧俏物资,要留着给军队做军装,这时候,继续用面粉袋做衣服又多了层爱国意义——老百姓通过节约布料来支援前线。

那时候流行一句话:“你穿面粉袋你骄傲,你为美国省布料”,这话虽然直白,却说出了普通人的心声。

时过境迁,随着经济慢慢好转,纸袋子逐渐代替了布袋子,用面粉袋做衣服的日子也就成了过去。

但这段往事之所以让人念念不忘,是因为在那么困难的年月里,一家面粉厂能设身处地替老百姓着想,用这么巧妙的法子既帮了穷人,又维持了生意。

这不像有些资本家,宁可把牛奶倒进河里也不肯便宜卖给穷人,普兰特面粉厂这个做法,让人看到了商人的良心。

现在想想,那个年月真不容易,一个面粉袋都要物尽其用,不能浪费半点。

那时候的人过日子真叫一个精打细算,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想象不出来。

但正是这种在苦日子里还能互相帮衬的精神,让多少人熬过了那个漫长的冬天。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茉莉兔说国际

茉莉兔说国际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