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巧芯说,吴石为理想而来,被派来与中共合作,“这不是叛变,而是特殊时期特殊处理”。徐巧芯这话,用三国历史一扒细节,吴石的选择就再清楚不过——根本不是叛变,就是特殊时期的“权宜之策”。 事情得从2025年11月的台海舆论场说起,正巧国民党主席郑丽文出席纪念白色恐怖受难者活动,而吴石正是这场纪念的核心人物,绿营那边立刻炸开了锅,激烈反对的声音让这件事的张力直接拉满。 可能很多朋友还不了解吴石,其实他是军界实打实的“吴状元”,毕业于保定军校,和白崇禧、叶挺这些名将是同窗,当年深得蒋介石倚重,手里攥着不少国军核心机密。 但这位国民党中将,却在时局动荡时选择与中共合作,2025年11月刚公开的755册“末次资料”和南京档案馆的户籍卡,算是把他的初心扒得明明白白,本该运往台海的绝密史料被他留在福州,户籍卡上“国防部史料局局长”的身份,成了他潜伏的最佳掩护。 他当年传递的可不止淮海战役情报,还有长江江防部署图、徐州剿总军情,每一份都是能影响战局的关键,说白了就是想早点终结战乱,让老百姓能安稳过日子。 诸葛亮当年顶着蜀汉内部的质疑,跑到柴桑见孙权,舌战群儒定下联吴抗曹的盟约,你能说他背叛蜀汉吗?显然不能,这就是为了保住汉室根基的大局考量。 关羽“降汉不降曹”的事儿,估计不少朋友都有印象吧? 明明身陷曹营,手里的青龙偃月刀没丢,心里对刘备的那份忠心更没挪窝。 曹操把他当宝贝似的待,上马金下马银,还封了汉寿亭侯,可这些荣华富贵,他都只是姑且接着。 说白了,他可不是真心归顺曹操,不过是想先保住性命、护住名节,等着有朝一日能重回刘备身边罢了。 还有鲁肃给孙权献的“榻上策”,比诸葛亮的“隆中对”还早几年,联刘抗曹不是背叛江东,而是看清曹操势力太强、单凭江东难敌的明智选择。 吴石的选择其实和他们如出一辙,他亲眼见惯了国民党的腐败内斗,甚至发出“不亡无天理”的喟叹,心里比谁都清楚,派系之争远不如民族大义重要,国家统一才是民心所向。 其实啊,那些骂他“叛变”的人,根本没懂何为真正的家国大义,和当年指责诸葛亮“通吴”的腐儒没两样,眼里只有狭隘的派系忠诚,却忘了守护民族未来才是真忠诚。 就像荀彧辅佐曹操,初心从不是忠于某一势力,而是盼着安定天下、救百姓于水火,吴石的“特殊处理”,本质就是戳破了这种狭隘的派系偏见。 吴石赴台海前本可安全撤离,却选择坚守到最后,直到被叛徒出卖牺牲,留下“不虚此生此头颅”的绝唱,这份赤诚真的让人动容。 2025年《沉默的荣耀》热播,不光两岸民众,连海外华人都开始关注吴石的事迹,毕竟追求统一、渴望和平,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说到底,徐巧芯的说法之所以引发争议,本质是两岸对“理想”的解读不同,但剥开历史迷雾,吴石的核心就是家国情怀。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