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秋,滨海军区宣传女干事张杞跟随部队去东北,见到了恋人李欣。看到李欣变得又黑又瘦,还不停咳嗽,张杞哭着讲:“我不想和你结婚了。”东北挺进纵队万毅司令一听,告诉夫人:“今晚就办婚礼。” 张杞1924年生于山东济南,早年读齐鲁中学,接受过正规教育。1939年她加入八路军,分配到滨海军区政治处宣传科,主要负责编写宣传材料和组织文艺活动,帮助战士们提振精神。 李欣原名李鸿模,1917年生在福建长汀,1935年在上海同济大学参与创建共青团支部,次年入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调到山东滨海地区,从事地下工作和部队政治教育,逐步升任滨海支队政治处副主任。 两人都在滨海根据地工作,接触频繁。李欣负责思想动员,张杞则通过文艺形式传播抗日理念。1944年7月,滨海军区对伪军李永平部发起讨伐行动,这次战役从北部多个据点展开,部队逐步清除敌方堡垒和哨所,最终收复大片土地和村庄,人口达三十万。 五莲山区与藏马山区根据地连成一片,北部形势好转,与胶东地区的联系也加强。李欣作为政治负责人,深入连队收集战况,整理报告上报军区。刘兴元政委在会上听取汇报,顺势问起李欣的个人情况,提到张杞适合做他的伴侣。 李欣对张杞早有了解,两人通过书信交流,建立起基于革命理想的感情。军区随后安排李欣调到老六团政治处主任,那里位置便利,便于两人见面。抗战胜利后,部队北上支援东北,李欣率部先行,张杞则随主力部队跟进。 抗战结束,东北解放区急需力量,李欣所在滨海支队部分人员率先北上。部队穿越华北,进入关东,编入东北挺进纵队,负责开辟根据地和开展游击。李欣参与吉林边境清剿伪军行动,联络当地群众,建立民兵组织。东北环境艰苦,部队常在林区转移,面对伪满残余和国民党阻击。 李欣适应战斗节奏,体重减轻,皮肤晒黑,喉咙因尘土和烟草而咳嗽频繁。张杞随山东军区主力部队秋季出发,沿铁路北移,途中宣传抗日形势。她抵达辽宁清原县时,李欣已在那里驻扎。 两人见面后,张杞看到李欣的变化,表达不愿结婚的想法。消息传到万毅司令那里,他早年与李欣在东北军统战时结识,决定当晚安排婚礼。部队简单准备酒席,战友们前来祝贺。李欣借此机会调整习惯,减少烟草摄入。 婚礼后,李欣继续前线任务,张杞留在后方从事宣传。这次重逢虽短暂,却体现了革命夫妻的现实选择,战场需求优先于个人生活。东北挺进纵队在辽东推进,李欣参与攻占小镇,缴获物资。张杞编写战报,组织慰问。 两人通信保持联系,内容多是部队动态和任务心得。冬季雪覆盖营地,张杞分发棉衣,检查装备。春季部队转战,她随队移营,继续记录民情。这段时期,东北战场胶着,部队逐步巩固阵地,李欣升任政治部副主任,张杞的宣传工作覆盖更多村庄。 婚后第三天,李欣率部前往辽东前线,张杞接手后方宣传任务。东北解放战争中,李欣指挥宣传队深入村落,动员群众。张杞随军区转战,编写手册,慰问伤员。1948年部队解放沈阳,李欣时任113师政治部主任,张杞担任后勤协理员。 全国解放后,两人调入军队和地方岗位,李欣处理档案和教育事务,张杞继续文艺宣传工作。他们始终保持革命伴侣身份,聚少离多,但通过信件分享心得。建国初期,李欣参与多项政治教育,张杞组织文艺队下乡。 晚年在北京居住,李欣2017年5月9日逝世,张杞2009年离去。一生致力于事业,从滨海到东北,再到全国各地,他们的经历融入革命进程,留下普通干部的足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