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副总统这台词我们熟,完全是从咱们抢的,万斯表示,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一两件新

掘密探索 2025-11-10 15:45:10

美国副总统这台词我们熟,完全是从咱们抢的,万斯表示,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一两件新式装备,也不是电脑技术,而是人。   万斯在庆典上的演讲,简直像一场“台词大杂烩”,他先吹牛说“美国能赢未来250年的战争”,转头又承认“过去40年一场都没赢过”;一边喊“人是关键”,一边对美军在阿富汗、伊拉克的惨败装看不见。   这矛盾可不是偶然,当美军在也门被胡塞武装用便宜无人机追着打,当乌克兰用AI无人机群把俄军打得落花流水时,美国那些精英终于慌了:靠F-35战斗机、“战斧”导弹堆出来的军事优势,居然被“人的脑子”和“便宜技术”给掀翻了。   更搞笑的是,万斯一边说“人重要”,一边对美军招不到兵的事儿装聋作哑,2025年,美军因为招不到人,只能降低标准,连有轻微犯罪记录的都收;而乌克兰呢,直接把程序员、工程师变成无人机操作手,用“技术民兵”跟正规军硬刚。   这对比太扎心了:美国靠“装备数量”撑场面,结果“人的质量”跟不上,再贵的武器也成了废铁。   2025年的俄乌战场,简直就是“人和武器谁更重要”的试验场,乌克兰的“蜂群无人机”配上AI算法,在库尔斯克州精准炸了俄军高级指挥车队,在顿涅茨克,FPV无人机群像苍蝇一样围着俄军转,10万俄军的补给线直接被掐断。   这些操作证明:当“人的脑子”和“便宜技术”结合,传统军事强国的“钢铁洪流”分分钟变活靶子。   再看美国,打仗全靠“装备依赖症”,在阿富汗,美军用几百万美元的“地狱火”导弹炸500美元的帐篷;在也门,胡塞武装用自制导弹把美军驱逐舰给击沉了。   这些例子说明个啥?美国想用“技术代差”碾压对手,结果对手用“人的韧性”把战争拖成消耗战,五角大楼自己都说了:“以后打仗,算法可能比弹药更重要,”可美国到现在还没学会用“人的创新”补“装备的傲慢”。 万斯“抢台词”为啥能上热搜?说白了,是因为它戳中了中美军事竞争的核心矛盾,中国一直信“人是关键”,从“小米加步枪”到信息化军队,靠的是强化战斗精神、提升官兵素质。   美国呢,沉迷“装备决定论”,用F-35、航母堆军事优势,结果“人的因素”在非对称战争里完全掉链子。   2025年中美互动里,这差异更明显,美国副国务卿主动给中国打电话,攻守关系早变了;中国一限制稀土出口,美国才发现自己连“装备生产链”都抓不住。   更搞笑的是,美国一边炒作“中国军事威胁”,一边承认“绝对主导时代结束了”,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说到底,是美国长期忽视“人的因素”的报应。   万斯这句“抢来的台词”,听着像打气的话,其实就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美国40年没打赢过一场战争,不是因为装备不够先进,而是因为它的军事战略早就脱离实际了。   从阿富汗到伊拉克,从也门到乌克兰,美国每次干预都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号,却从来没真正搞懂当地的文化、宗教和社会结构,这种“文化傲慢”加上“装备依赖”,让美军成了“昂贵的失败者”。   反观中国,从抗美援朝的“小米加步枪”到现在的信息化军队,一直坚信“人”才是打仗的核心。   这种信念不光体现在研发装备上,更体现在对官兵素质、战斗精神的重视上,美国还在为F-35战斗机超支扯皮呢,中国已经靠“人的创新”实现弯道超车了。   未来的战争,拼的不是“装备竞赛”,而是“人的竞赛”,谁能激发士兵的创造力,谁能适应非对称战争,谁就能笑到最后。   万斯们与其忙着“抢台词”,不如先想想:怎么让美军从“装备依赖症”里醒过来,怎么让“人的因素”真正变成军事优势,毕竟台词可以抄,但战场上的胜负,从来只靠实力说话。

0 阅读:3

猜你喜欢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