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方科技似乎停滞了?原因其实很简单:不是西方科技停滞了,是除了中美外,都瞎火了。现在科技太烧钱了。空间站、材料,光大规模科技实验室就七八个,再加上各类科研人员,人力物力已经不是小国体量能搞定的了,这还是材料。 就说欧洲那个粒子物理研究所吧,前几年想搞个新对撞机,预算报出来直接把成员国吓傻,最后只能缩水再缩水,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材料科学更离谱,建个纳米材料实验室就得几十个亿,还得养着几百个博士天天烧钱做实验,这种开销连德国日本都直呼顶不住。现在科研早就过了单打独斗的年代,得靠整个国家的产业链撑着。 美国有硅谷那帮科技巨头扎堆,中国有华为中科大这些产学研一体的狠角色,小国连个像样的芯片厂都建不起来,拿什么跟人家拼?你看韩国三星是牛,可真要搞基础科学研究,照样得看中美脸色。现在科技发展就像爬珠穆朗玛峰,越往上走氧气越稀薄,能爬到半山腰的都算好汉,能冲顶的全世界就剩俩选手了。 以前大家总觉得日本德国科技厉害,可这些年你见过他们搞出什么颠覆性技术吗?不是他们不想搞,是实在玩不起了。德国搞工业4.0喊得震天响,结果核心算法还得靠美国;日本想搞氢能源,结果被中美电动车打得找不着北。现在科技圈最残酷的现实就是:要么当老大,要么当小弟,想当老三都没位置。 美国这些年看似科技进步慢,其实是在憋大招,SpaceX的星链、波士顿动力机器人、OpenAI的ChatGPT,哪个不是烧了几百亿才砸出来的?中国更不用说了,天宫空间站、量子通信、特高压输电,这些项目小国连想都不敢想。 现在科研早就不是聪明人拍脑袋就能出成果的时代了,得靠钱堆、靠人海战术、靠整个工业体系支撑。 你看那些诺贝尔奖得主,哪个不是背后站着庞大的科研团队和雄厚的资金支持?小国就算出个天才科学家,没平台没资源照样白搭。 更关键的是,现在科技发展越来越讲究规模效应。美国搞人工智能,一下就能调动全国顶尖高校和科技公司;中国搞5G,直接三大运营商加华为中兴一起上。这种举国体制的威力,小国根本学不来。你让瑞士搞个北斗导航系统试试? 就算技术达标,卫星发射费用都够喝一壶的。现在科技圈就像个金字塔,塔尖上中美俩巨头斗得你死我活,中间层还能跟着喝点汤,底下的基本连残渣都捞不着。 欧洲那些老牌科技强国现在越来越尴尬,想跟着美国混吧,人家根本不带玩;想自己搞吧,又没钱没人。 法国阿尔斯通当年多牛,现在被美国通用电气啃得骨头都不剩;瑞典爱立信5G技术本来领先,结果被中美夹击得快喘不过气。 现在科技停滞的假象,本质上是小国们被淘汰出局的结果。就像马拉松比赛,前面俩选手越跑越快,后面的直接被套圈了,你站在终点看,可不就感觉比赛停滞了嘛。 其实塔尖上的竞争激烈着呢,美国刚搞出可控核聚变突破,中国马上就宣布量子计算机原型机问世,这种神仙打架小国根本插不上嘴。 现在科技发展有个特别明显的趋势:赢家通吃。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能制定行业标准,然后躺着收专利费。 美国高通在通信领域就是这么玩的,中国大疆在无人机市场也是这套路。小国就算搞出点小创新,马上就会被巨头用资本碾压或者直接收购。现在搞科研就像打游戏,没氪金(砸钱)没肝(人力),连新手村都出不去。 你看那些科技新闻,要么是中美又搞出什么黑科技,要么就是小国又被哪个科技巨头收割了,中间地带基本消失。所以啊,不是西方科技停滞了,是科技圈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以前还能百花齐放,现在基本就中美俩园丁在种花,其他国家只能在旁边看着。 这种局面短期内根本改变不了,毕竟科技这东西最讲究积累,没有几十年的沉淀和持续投入,想弯道超车比登天还难。现在全球科技研发投入,中美加起来超过60%,剩下的40%还得几十个国家分,你说这仗怎么打?更别提人才流失问题了,全世界顶尖科学家基本都往中美跑,小国培养个苗子刚冒头就被挖走了。 现在科技圈就像个残酷的修仙世界,中美俩大佬已经飞升了,其他人还在筑基期挣扎,这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所以下次再感觉科技停滞,别奇怪,不是世界变慢了,是你能看到的赛道上选手变少了。真正的科技竞赛正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激烈进行着,只是那牌桌上早没了小国的座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