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超级富豪苏世民,曾公开放话:“美国正在把中国逼成无法战胜的对手!”随后,他捐款7亿元给清华大学造就一座“苏世民学院”,还把大部分投资业务转移到中国,只因他坚信:世界的未来在中国! 华尔街巨头苏世民,为什么直言美国政策正把中国推向无人能敌的巅峰?一笔7亿巨捐筑起清华“苏世民书院”,黑石重金涌入中国市场,这背后,是对东方巨变的精准押注,还是全球格局的警钟? 苏世民这位黑石集团的掌门人,从华尔街小卒起步,到如今身家超300亿美元的超级富豪,他的故事听起来像教科书里的成功案例。1985年,他和伙伴们用40万美元起家,专注私募股权,那时候黑石还只是个小作坊,专盯房地产和并购机会。一步步走来,黑石资产规模破万亿,业务从地产蔓延到科技、金融,覆盖全球。苏世民本人也成了常客级别的国际峰会常客,和各国大佬打交道成了家常便饭。 早年间,苏世民的眼光主要在美国本土转悠,对中国兴趣不大。可2007年黑石在美国上市,中国投资公司一下子砸进30亿美元,这笔钱不光解了燃眉之急,还让他尝到中国市场的甜头。从那以后,他开始频繁穿梭中美之间,结识中国企业家和官员。亲眼看到中国经济增速飞快,基础设施像火箭一样窜升,民众消费市场热火朝天,这些变化让他对中国刮目相看。2010年代中期,中美贸易摩擦初现端倪,美国加关税、限科技出口,苏世民作为特朗普的商业顾问,近距离见证政策制定过程。他私下里劝说过,别太急进,中国人骨子里有股韧劲,这样下去只会加速中国自力更生。 2019年,在纽约一场财经论坛上,苏世民公开放话,美国的一些政策正把中国逼成无法战胜的对手。这话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基于他多年投资心得。中国研发经费年年攀升,2024年已占GDP2.6%,远超不少发达国家。5G基站全球最多,电动车销量占世界一半,黑石的基金早就投进比亚迪供应链上的企业。苏世民觉得,美国的封锁非但没挡住中国脚步,反而让中国在芯片、电动车等领域追得更快更猛,创新劲头更足。 这份洞见,直接转化成行动。2013年4月,苏世民个人捐出1亿美元,约合7亿元人民币,支持清华大学建苏世民书院。这不是普通捐赠,而是瞄准培养全球年轻领袖的摇篮。书院每年招100多名学生,大半来自国外,课程直击中国经济、文化和国际事务。为什么选清华?苏世民直言,中国崛起是21世纪头等大事,年轻人不了解中国,就玩不转世界。到2024年,书院已毕业上千校友,不少人进了联合国、谷歌这样的机构,影响力日渐扩大。清华大学借此机会,提升了国际声誉,吸引更多外国人才,书院模式还被其他高校借鉴,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更接地气。 黑石集团也没闲着,跟着加码中国布局。2023年,他们在中国地产和物流投进上百亿元,拿下几大仓库项目,还设人民币基金,专攻本地初创企业。相比欧洲经济疲软,黑石在那边的投资缩水,中国市场虽有波动,但潜力大得让人眼热。供应链完整,光伏产量占全球八成,电池产能六成,谁忽略这儿,谁就等于自找苦吃。苏世民在内部会议上反复强调,中国14亿人口的市场,加上高效执行力,是投资界的金矿。结果,黑石中国业务回报率高出平均20%,赚得盆满钵满。 这事儿得放中美大环境说起。贸易摩擦从2018年打响,到2025年进入新阶段,美国企业对华投资意愿降到48%,不少工厂迁去越南、印度。但苏世民逆势而上,黑石2024年在上海扩建办公室,招聘本地团队,专注AI和绿色科技。2025年3月25日,苏世民在北京会见副总理何立峰,表示对经济前景满怀信心,黑石将继续深耕。10月16日,他又与外交部长王毅会晤,强调中美关系关乎全球福祉,该多对话化解分歧。次日10月17日,与商务部长王文涛见面,讨论贸易稳定路径。这些举动,源于对中国市场的认可,也影响了其他华尔街大佬。 苏世民的自传《追求卓越》里写道,投资靠趋势,中国就是那座无可替代的金矿。黑石的实践证明了这点,中国欢迎这类外资,书院成了中美交流桥梁,缓和了不少紧张。中国创投生态也借机活跃,2024年风投总额超5000亿元,外资注入功不可没。长远看,这推动中国教育改革,刺激创新活力。苏世民的路子,提醒大家,世界变了,中国机遇无限。 因此,苏世民的选择,折射出中国发展的魅力。贸易战打到现在,中国没退步,反而更稳更强。外资像黑石这样深耕的越来越多,说明中国市场有吸引力。我们国家高效执行,政策稳健,让投资者放心大胆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