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是罕见的敢说实话的美国总统。 “我们在一个国家赖了15年,把人家炸得底朝

士气沉沉 2025-11-10 14:24:54

特朗普是罕见的敢说实话的美国总统。 “我们在一个国家赖了15年,把人家炸得底朝天,搞得他们民不聊生——没人知道为啥我们要赖在那里。” 前半句是对的,但后半句就有些不实在了,他心里肯定是明白的。 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导致了大规模破坏和人道主义危机,这是美国地缘政治和军工复合体的需要。 一旦是有了这方面的需要,那具体是哪个国家,找个什么借口,就很简单了。 尽管特朗普现在动不动就炫耀武力,他其实是真心不想陷入到战争的泥潭之中,在他看来,打仗多是赔本的买卖。没有足够的利益和好处,他是不可能轻易动武的。 然而,这句大实话里,或许藏着一个“小虚伪”。后半句的“没人知道为啥”,恐怕连他自己都不信。作为一个在权力和资本中心摸爬滚打大半生的商人,特朗普或许不懂地缘政治的精妙理论,但他绝对懂得利益和权力的运作逻辑。 美国在阿富汗的长期驻扎,绝非一句“不知道”就能解释的糊涂账。这背后,是一个庞大而精密的机器在持续运转,那就是艾森豪威尔总统在卸任时曾警告过的“军工复合体”。 这个由军火商、国防部高官、国会议员和智库学者组成的利益网络,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就依赖于持续的军事冲突和紧张局势。 和平对他们而言,意味着订单的减少和影响力的削弱。因此,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一个可以被塑造成“威胁”的对象,然后以“国家安全”为名,发动一场“正义”的战争,就成了这套体系自我循环的必要程序。 阿富汗,不幸成为了这个程序里的一个重要节点,它的战略位置和复杂的地区环境,为这个机器的运转提供了完美的借口。 一旦这种“需要”被确立,具体是哪个国家,找个什么理由,就都成了技术性问题。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是“支持恐怖主义”,都可以成为启动战争机器的按钮。这套逻辑在美国的对外政策中反复上演,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特朗普的“不明白”,更像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政治姿态,他将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简化为一个个人化的、情绪化的抱怨,从而将自己与那个制造了“泥潭”的华盛顿建制派切割开来,塑造自己“局外人”和“人民代言人”的形象。 这恰恰引出了特朗普身上最矛盾的一点:他一边动不动就炫耀武力,派航母、搞制裁,姿态强硬得像个战争狂人;另一边,他又反复强调自己“最不想打仗”,甚至公开宣称从叙利亚和阿富汗撤军是他最重要的政绩之一。这种看似分裂的行为,其实源于他商人本色的一致性。 在他看来,战争就是一笔生意,一笔必须计算投入产出比的买卖。传统的地缘政治扩张,比如占领和重建一个国家,在他眼里是典型的“赔本买卖”。 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耗时数年甚至数十年,最后得到的却是无尽的麻烦和微不足道的直接经济回报,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所以他更倾向于“速战速决”或者“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交易模式。他的“秀肌肉”,本质上是一种商业谈判中的极限施压,目的是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谈判优势,逼迫对手在贸易协议或其他问题上让步。 这与军工复合体所期望的、能够带来长期稳定订单的“低烈度持久战”完全是两条路子。一个想要的是快速成交的短期利润,另一个追求的是细水长流的长期合同。 这种根本性的利益冲突,也解释了为何特朗普在任期间与美国传统外交和军事部门的关系如此紧张。他试图用一本生意人的账本,去算一笔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帝国账,结果自然是格格不入。 那么,特朗普究竟是戳破谎言的勇者,还是一个精明的民粹主义表演者?他的“实话”,究竟是出于对真相的尊重,还是服务于个人政治利益的工具? 当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从复杂的战略考量,简化为赤裸裸的“划算”与“不划算”时,这个世界究竟是会因此变得更清晰,还是会变得更加不可预测和危险?这些问题,或许比特朗普那句吐槽本身,更值得我们深思。你的看法又是什么呢?

0 阅读:5

猜你喜欢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