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新加坡华人终于说了实话,他表示,在新加坡的华人,根本不在乎中国到底好不好,很

兰亭说事 2025-11-10 13:33:17

一位新加坡华人终于说了实话,他表示,在新加坡的华人,根本不在乎中国到底好不好,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新加坡有70%的华人人口到这里,华人一定是最受欢迎的,但是恰恰相反。 为啥这么说?要知道新加坡还属于马来西亚时,1964年种族骚乱致36死556伤;1965年独立后的第二年,又因族群对立爆发暴乱,4人丧生80人受伤,商铺焚毁,人心惶惶。 这些血淋淋的教训让新加坡政府彻底明白:搞“华人优先”就是死路一条。当时华人占75%,马来人、印度人占近四分之一,要是偏向任何一个种族,国家立马就散了。李光耀那代领导人定下铁规矩:新加坡不是华人国家,是“新加坡人的国家”。 为了让大家认同“新加坡人”这个身份,政府做了不少实在事。语言上把英语定为第一通用语,华语、马来语、淡米尔语都是官方语言,既方便和世界打交道,又照顾各族情绪。 住房更有讲究,政府建的组屋有严格的种族配额,比如一个街区里华人不能太多,马来人、印度人也得有比例,避免形成种族聚居区,从生活上逼着大家互相熟悉。 李显龙后来解释:“我们的华人和中国的华人不同,马来人也和马来西亚的马来人不同,我们首先是新加坡人。” 六十多年下来,这规矩真见效了。2025年的身份认同调研显示,35.9%的新加坡人说“国籍”是自己最重要的标签,认“种族”的只有16.3%。就像TikTok总裁周受资在美国听证会上说的:“我是新加坡人”,这句话说出了所有人的共识。 有人说新加坡华人“不在乎中国好不好”,其实不是不在乎,是不能只讲感情。新加坡是个城市国家,连喝水都要靠马来西亚供应,全靠做全球生意活下去。 1990年新加坡才和中国建交,是东盟最后一个,就是为了让周边国家放心,自己不会当“中国的特洛伊木马”。 遇到大国摩擦,新加坡的做法更能说明问题。中美有贸易摩擦时,它不选边站,反而赶紧跟两边都搞好合作。 2024年的调查显示,73%的新加坡人觉得中国对他们有影响力,57.5%认为是积极影响,近六成年轻人看好中国未来的作用。 但李显龙说得明白:“新中是两个主权国家,合作是因为国家利益,不是靠同宗同源”。 现在新加坡把7月21日定为“种族和谐日”,就是要记住当年的教训。这个国家用几十年证明:华人多不代表要讲“华人情分”,在大国夹缝里活下去,靠的是种族平等的规矩,和对谁都务实的态度。这不是冷漠,是小国生存最实在的智慧。

0 阅读:0
兰亭说事

兰亭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