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费还涨?看看这两座大水坝怎么较劲 大萧条那会儿,美国人日子苦哈哈,电费高得离谱。私营电力公司垄断市场,收费随心所欲。可突然间,两座巨型水坝冒出来,一南一北,像是俩对手在比拼发电量。 它们不光拦水发电,还直接把廉价电力甩到市场上,逼得那些公司直冒汗。到底咋回事?这俩坝怎么就搅动了整个电力行业,让电价稳住不涨? 胡佛水坝最早动工,那时候叫博尔德坝,位置在内华达和亚利桑那交界处的科罗拉多河上。1928年国会通过法案,1931年正式开建,到1936年完工。整个工程耗资4900万美元,雇佣了超过2万工人。坝高726英尺,长1244英尺,能蓄水287亿立方米。 发电容量起初是1345兆瓦,后来升级到2079兆瓦。年发电量大约40亿千瓦时,主要供应加州、亚利桑那和内华达。政府通过公共机构管理,电力以成本价卖出,比私营公司低多了。私营电力巨头像南加州爱迪生公司,本来靠高价赚翻,现在被迫降价竞争。 胡佛坝的电力直接拉低了西南地区的电费,居民和工厂都受益。格兰德库利坝在华盛顿州的哥伦比亚河上,1933年启动,1942年基本建成。坝高550英尺,长5232英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结构。 初始投资6300万美元,发电容量从1940年代的6480兆瓦逐步扩到6810兆瓦。年发电量高达210亿千瓦时,供应西北部包括铝厂和城市。公共电力管理局负责运营,低价电力冲击了私营供应商,比如太平洋电力公司,他们不得不调整定价策略。 两坝的较量其实是公共电力对私营垄断的挑战,胡佛坝先发电,格兰德库利后来居上,发电量是前者的五倍多。这直接导致区域电价稳定,避免了大萧条后期进一步上涨。 私营公司游说国会,试图限制公共电力扩张,但新政支持下,这些项目还是推进了。结果是电力普及率提高,工业复苏加速。胡佛作为前总统,推动了这个项目,但他的经济政策在大萧条中表现不佳,导致失业率飙升到25%。 罗斯福上台后,新政大力投资基础设施,水坝项目成了重点。胡佛坝虽在胡佛任内批准,但实际建设多在罗斯福时期完成。格兰德库利坝完全是新政产物,旨在创造就业和廉价能源。两坝的总发电量占美国水电的很大份额,推动了西部开发。 胡佛坝控制洪水,灌溉了200万英亩农田,支持拉斯维加斯崛起。格兰德库利坝灌溉面积更大,达100万英亩,促进西北农业。电力方面,公共模式让电价保持在每千瓦时2-3美分,而私营公司之前能收5-7美分。 竞争迫使私营企业改善效率,投资新技术,但也引发了法律纠纷。私营公司指责公共电力不公平竞争,诉诸法院,但多数败诉。到1940年代,二战需求让这些坝的电力成为军工支柱,比如格兰德库利供电给汉福德核设施和波音工厂。 胡佛坝的电力支持洛杉矶的国防工业。战后,电价继续低位运行,帮助经济恢复。胡佛退休后批评新政过度干预,但他的坝名在1950年代恢复。罗斯福推动的社会保障和劳工权益,与这些项目相辅相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