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曹德旺写信给太太陈凤英说:“我喜欢上另一个女人,要跟你离婚,然后跟她结婚”,原以为太太会痛哭流涕,但陈凤英却不哭不闹,三言两语就让曹德旺老老实实地回家,并把房子、数百亿的财产交给太太...... 改革开放初期,一个福建小伙子白手起家,事业刚见曙光,却写信要离婚追新欢。妻子不哭不闹,只回两句狠话,让他瞬间清醒。财产数百亿,最终全给了她。这背后,是怎样的家庭智慧,让亿万富翁低头认错? 改革开放那会儿,福建福清的农村还挺穷,曹德旺1946年出生在这么个普通农户家,从小就知道日子不好过。1968年,他22岁,通过家里介绍和陈凤英结了婚。那时候两人不熟,就这么凑合着过。陈凤英没上过学,农村妇女,婚后在家带孩子,帮公婆干农活。曹德旺呢,先是出去打工,干过种白木耳、当厨师、修自行车这些活儿,手艺学得快,但挣钱不多。 1976年,曹德旺进了拖拉机厂当修理工,每天拆装零件,学了点技术。陈凤英在家纺纱织布,省吃俭用,攒点钱给他周转。曹德旺有心气,总想自己干点啥。1977年,他开始倒卖玻璃,那时候玻璃是紧俏货,他用自行车拉着卖,起初赔了本。陈凤英就把自己的银耳环和几件衣裳卖了,换来几十块钱,让他补货。这样的日子,夫妻俩咬牙扛着,儿子出生后,家里更紧巴,但陈凤英从不抱怨,总说家里有她顶着。 到1979年,玻璃生意有点起色,曹德旺租了小作坊,雇了几个帮手。陈凤英去帮着记账,虽然不识字,但用心学,拿着算盘一颗颗拨。1980年,作坊扩大了,曹德旺开始往外地跑货,接触的人多了。就是那年,他遇上个年轻女人,比他小九岁,两人聊得来,他动了心。事业顺了,心思也散了,他写信回家,直说喜欢上别人,要离婚娶她。本以为陈凤英会闹,会哭,会找人说理,谁知她听了信,只让小姑子转告两句:离婚行,但儿子得跟我,我带不了这么大个孩子;房子和厂里的家当全留给我,我得养家。 这两句话,像一盆凉水浇醒了曹德旺。他想想儿子,才十来岁,哭闹着要爸妈,他一个大男人怎么带?再想想厂子,这些年是陈凤英帮着守的,她一个农村妇女,守着空壳子怎么活?曹德旺没再纠缠,收了心,赶紧回家。从那以后,他专心干事业,不提离婚了。陈凤英还是老样子,管家带孩子,帮厂里算账。夫妻俩就这样过了下去,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1983年,曹德旺正式注册福耀玻璃厂,从小作坊变成正规企业。厂子起步难,资金短缺,曹德旺四处借钱,陈凤英把家里的积蓄全拿出来,还卖了些东西凑。厂里工人多起来,她去食堂帮着分饭,记工时,从不计较苦。曹德旺的生意越做越大,八十年代末,产品开始出口,赚了第一桶金。九十年代,福耀玻璃成了行业龙头,资产上亿。曹德旺常出门谈合同,但回家总多陪陪家人。陈凤英呢,从不干预生意,就管好家业,让儿子上学读书。 话说回来,那次离婚风波后,曹德旺想通了,夫妻间不是一时冲动能断的,得日积月累守着。到了九十年代末,他的资产已超百亿,他找来律师,把所有房产、股份全过户到陈凤英名下。陈凤英推辞,说不用,她只管家。可曹德旺坚持,这是补偿这些年她的付出。从法律上,福耀是她名下的,但她从不插手管理,就让曹德旺干。儿子长大接班,孙子出生,一家子其乐融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