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断臂求生!11月6日,日本汽车巨头日产,竟然把自己的老巢横滨全球总部大楼给卖

萧兹探秘说 2025-11-09 10:33:04

日本断臂求生!11月6日,日本汽车巨头日产,竟然把自己的老巢横滨全球总部大楼给卖了!买家还是咱们中国的敏实集团和美国财团联手,交易价高达970亿日元(约45亿元人民币)。 当年在全球汽车圈横着走的日产,如今把自己的“行业身份证”当二手货卖了,卖完还得签20年售后回租协议,接着在这楼里上班,等于给新东家交着租金守着自己的“故居”,这操作比职场里被新老板占了自己办公室还魔幻。 这楼可不是普通的钢筋水泥,1990年建成时,它是日产向全球宣告“日本汽车统治力”的地标——楼里的顶层会议室,1999年敲定了日产与雷诺的联盟,2005年定下了“全球年销400万辆”的目标;楼前的LOGO灯,曾经是横滨港夜里最亮的“工业灯塔”,往来货轮看到这灯,就知道日本汽车的核心枢纽在这儿。 现在倒好,这“灯塔”换了主人,敏实集团接手后,计划把其中两层改成“中日汽车供应链创新中心”,想想看,以前给日产供应保险杠的中国企业,现在在日产老总部里研究怎么优化汽车零部件,这哪是买卖楼,分明是供应链权力的“反向接管”。 这45亿人民币的交易价。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刚好是日产2024年全球电动车业务全年营收的1.8倍。也就是说,日产卖一栋楼的钱,比它全年卖电动车赚的还多。 为啥会这样?不是日产没机会,2010年它靠Leaf电动车成了全球纯电销冠,那会儿比亚迪还在琢磨怎么改进电池续航,可日产偏把研发钱往燃油车改款上砸。 2020到2024年,它给轩逸燃油版改款投了1200亿日元,给电动车研发只拨了400亿,等于放着一手好牌,非要拆了王炸打对子,结果2024年轩逸新能源销量连比亚迪秦PLUS的零头都不到,纯电车型全年只卖了8.3万辆,连2010年Leaf的销量都不如。 卖楼的钱号称要“救电动化”,可现实是日产的电动化团队早散了——2024年一年,它的核心电池工程师走了30%,大多去了比亚迪和特斯拉,剩下的团队连新车型的电池管理系统都没搞定,去年推出的纯电SUV Ariya,还因为软件故障召回了3.2万辆。你说这钱投进去有啥用?白搭。 说回售后回租这事儿,20年租期里,日产每年要交25亿日元租金(约1.2亿元人民币),这钱够它研发一款小型电动车的基础费用了。更扎心的是,租赁合同里写着“若日产连续两年营收不达标,新东家有权收回3层办公区”,等于日产在自己建的楼里,连办公面积都得看新东家脸色。 以前它在这楼里制定全球汽车市场的规则,现在得遵守别人定的租约规则,这种从“规则制定者”到“规则遵守者”的落差,比亏损更让日产难受。 别以为这只是日产一家的事儿,它是日本汽车业“战略错配”的典型。这些年日本车企总觉得“燃油车技术还能撑几年”,结果中国车企靠电动车弯道超车,敏实这类供应商也跟着壮大——2024年敏实的全球营收比2019年涨了2倍,其中给中国电动车企业供货占了60%。 反观日产,2024年全球营收比2019年还降了15%。现在敏实买日产总部,不是单纯的投资,是给中国汽车产业“扎了个桩”,以后在日本汽车的核心地带,能直接对接中日的技术和资源,这比单纯卖车更有长远意义。 说到底,日产卖楼不是“断臂求生”,更像“拆了骨架凑钱”,它卖的不只是一栋楼,是过去几十年积累的行业权威和话语权。以后再有人说“日本汽车技术天下第一”,不妨提提横滨那栋楼。 现在在那儿上班的日产员工,抬头看见的可能是敏实集团的LOGO,低头还得算着这个月的租金够不够研发经费,这画面,比任何数据都能说明现在的汽车行业,早不是日本车企说了算的时代了。

0 阅读:71

评论列表

十年河东

十年河东

2
2025-11-09 11:36

创造日本经济奇迹的那一代人现在已经全部退休了吧,时代总有落幕的时候。[流鼻涕]

猜你喜欢

萧兹探秘说

萧兹探秘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