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应该感谢韩国!要不是他们当初搅黄我们国家收购法国GTT公司核心技术,也不

史记越玉门 2025-11-09 09:15:56

其实我们应该感谢韩国!要不是他们当初搅黄我们国家收购法国GTT公司核心技术,也不会激发我们国家的潜能,让我们掌握LNG船的核心技术!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LNG船有多金贵,它被称作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本质就是一艘“海上超级冷冻车”,得在零下163℃的超低温环境里运输天然气,300多万个零部件只要有一个出纰漏,就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核心技术里的围护系统和殷瓦钢焊接更是难中之难,早年全球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能摸到门槛,法国GTT公司就是其中的技术巨头,他们的专利几乎垄断了全球市场。   早年间我们造船业规模不小,但高端领域一直受制于人,LNG船技术更是一片空白。   为了快速突破瓶颈,我们曾计划收购GTT公司的核心技术授权,本来谈判已经有了实质性进展,没想到韩国企业突然横插一脚。   他们一边用高价抢夺技术合作权,一边联合欧洲部分势力施压,硬生生搅黄了这笔关键交易。   当时韩国在LNG船市场占据着80%的份额,他们很清楚,一旦中国掌握核心技术,全球造船业的格局就会被改写,所以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封锁我们的技术之路。   被卡脖子的滋味不好受,但这也彻底点燃了中国科研人员的斗志。既然买不来、讨不来,那就自己造!   2001年,沪东中华作为中国唯一的研发基地,开始和GTT公司开展有限技术合作,从最基础的模拟舱建造学起。殷瓦钢薄如纸片,焊接时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误差,中国工人从零开始钻研,硬生生练出了“绣花般”的焊接技术,连国外专家都竖起大拇指。   20多年里,我们一步步迭代升级,从第一代“长青系列”到第五代“长恒系列”,每一代都实现了技术突破。   第五代“长恒系列”更是拿到了四家国际著名船级社的认可,船身总长299米,宽46.4米,不仅航行效率高,单日碳排放比上一代减少10吨以上,还能多装载800立方米LNG,全球120个LNG岸站都能停靠。   国产化率的提升更是让人振奋,从最初的26%一路飙升到现在的80%以上,连焊接装备都实现了96%的国产替代。   以前造一艘LNG船要36个月,现在沪东中华用“四船并列建造”模式,把周期压缩到17个月,2025年一年就计划交付11艘。市场份额也彻底反转,2025年我国LNG船全球份额已经升到30%,2024年更是拿下卡塔尔24艘超大型船订单,直接打破了韩国的垄断格局。   更厉害的是,我们现在承接了全球近70%的绿色船舶订单,造船业利润率达到9.71%的十年最高水平,曾经的“卡脖子领域”彻底变成了“王牌领域”。   韩国当初的阻挠,本质上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技术垄断和市场霸权。   他们以为封锁就能让我们停滞不前,却忘了中国人最不怕的就是挑战。 核心技术从来都不是靠花钱能买到的,也不是靠别人施舍来的,只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不受制于人。   这件事也给所有行业提了个醒,过度依赖外部技术终究会有被“卡脖子”的风险,自主研发才是长久之计。   我们用20多年的时间证明,别人越是封锁,我们越是能爆发出惊人的潜能,这种“倒逼式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   现在的中国LNG船,不仅技术领先全球,还形成了数百亿产值的配套产业链,从20多家配套企业扩展到130多家,真正实现了从技术到产业的全面突破。   这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和工人的日夜坚守,是国家对核心技术领域的持续投入,更是中国人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体现。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唯有自主创新才能掌握发展主动权。   那么你觉得,当初韩国的技术封锁,对中国而言到底是阻碍还是推动发展的催化剂?

0 阅读:43
史记越玉门

史记越玉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