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夫罗夫“失踪”,去向成迷 现年76岁、任职超20年的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近期陷入“失踪”疑云。 作为俄罗斯外交战线的“常青树”,拉夫罗夫过去20多年里几乎从未缺席过重要外交场合和核心会议,可最近这一个多月,他却突然从公众视野里“消失”了,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先说那场地道的 “反转戏”,10 月 16 号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喊着要和普京在布达佩斯见面,说跟普京通了 2 个半小时的电话,聊得特别投机,连匈牙利都立马表态说准备好了。 当时俄罗斯股市都跟着涨了 6%,大家都以为俄美要在乌克兰问题上有突破了。谁能想到才过 6 天,特朗普就变卦了,说会面 “无法达成目标”,直接给取消了。这变脸速度比翻书还快,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里头肯定有猫腻。 后来才知道,问题就出在拉夫罗夫和美国国务卿鲁比奥 10 月 20 号的那通电话上。特朗普本来想撮合个 “就地停火”,让俄乌各自宣布胜利,自己落个调解的好名声。 可拉夫罗夫根本不吃这一套,直接把话挑明了:想谈可以,基辅必须彻底放弃顿涅茨克,而且之前阿拉斯加会谈的承诺得先落实,别光搞些没用的形式。 这话传到特朗普耳朵里,估计也犯了难 —— 他刚跟泽连斯基吵完架,泽连斯基死活不答应让领土,现在俄罗斯又态度这么硬,真开会也是自讨没趣,只能找个 “时机不对” 的借口取消了。 会晤黄了之后更蹊跷的事来了,拉夫罗夫突然就从公众眼前没影了。俄罗斯外交部连他下周的安排都不公布了,这在过去 20 年里几乎是头一回。 西方媒体立马开始瞎起哄,说他失宠了、被罢免了,甚至编出他健康出问题的谣言。 可这些话压根站不住脚,11 月 7 号克里姆林宫直接拍板了,佩斯科夫明确说 “拉夫罗夫绝对还在当外长”,前外交官邦达列夫也站出来骂媒体夸大其词。 想想也对,拉夫罗夫跟着普京这么多年,从俄乌冲突到俄美对峙,哪次不是冲在前面,怎么可能因为一次会晤取消就被换掉? 其实这事儿细琢磨琢磨就明白,拉夫罗夫不是 “失踪”,是在干更重要的活儿。外交这东西,有时候公开露面喊口号是一套,背后实打实的磋商又是另一套。 现在俄美刚闹僵,双方都在较劲,拉夫罗夫要是天天出来讲话,说轻了没用,说重了又容易激化矛盾,不如沉到幕后去做准备。 就像佩斯科夫说的,现在不是仓促开会的时候,得把细节抠透了,这些细致活儿本来就不用天天抛头露面。 再说了,西方媒体造拉夫罗夫的谣也不是头一回了,2022 年就编过他去巴厘岛开会时住院的假新 闻,结果拉夫罗夫直接拍了段在酒店露台办公的视频打脸,说他们 “不诚实”。 这次又是故技重施,想挑拨俄罗斯内部关系,搞所谓的 “混合战争”,扎哈罗娃都直接点破了。咱们可别上这个当,要知道拉夫罗夫这种老外交家,越是关键时候越沉得住气,哪能被这点谣言吓住。 特朗普取消会晤也不全是因为拉夫罗夫态度硬,他自己也有难处。他一边想靠调解俄乌冲突捞政治资本,一边又得应付美国国内的压力,还得哄着泽连斯基。 结果呢,俄罗斯不让步,乌克兰不领情,他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只能先把会晤搁置了。 普京倒是看得明白,说这不是取消是延后,潜台词就是 “想谈随时找我,但得按我的规矩来”,这底气背后,肯定有拉夫罗夫在后面做的铺垫。 现在看来,拉夫罗夫的 “消失” 恰恰说明俄美博弈到了关键时候。他这 20 多年的外交生涯,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 当年处理克里米亚问题,后来应对西方制裁,哪次不是运筹帷幄。这次他躲到幕后,估计是在跟鲁比奥暗通款曲,或者跟普京商量下一步的策略,等时机成熟了,肯定会再出来主持大局。 那些说拉夫罗夫失势的人真是太天真了,克宫都亲口确认了他的位置,还瞎猜什么?76 岁的人了,还在为俄罗斯的外交奔波,这份韧性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俄美会晤早晚还得办,到时候拉夫罗夫肯定还会站在最前面,毕竟在俄罗斯的外交战线里,他这棵 “常青树” 根本没人能替代。 咱们就等着瞧,用不了多久,他肯定会带着新的外交消息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