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二十被太空垃圾撞击,肇事者来自哪国?答案可能让你失望。 2025年11月5日上

周律鸣法 2025-11-08 20:32:58

神二十被太空垃圾撞击,肇事者来自哪国?答案可能让你失望。 2025年11月5日上午9点,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突然发布紧急消息:神舟二十号飞船疑似遭遇太空微小碎片撞击,原定当日的返回任务不得不推迟。这次事故发生在货运舱外侧的太阳能帆板上,损伤面积约0.8平方米,供电效率下降了32%。三位航天员目前状态平稳,紧急预案也已启动。大家关心的核心问题来了:这块“太空子弹”到底是谁家的? 别看地球轨道上安安静静,其实那是全球最危险的“高速公路”。近地轨道上飞着各种太空垃圾,速度高达7-10公里每秒,比步枪子弹还快20多倍。哪怕只有1克重的小碎片,撞击能量也相当于一小包TNT炸药。神舟二十号遭遇的,属于直径1-10厘米的微小碎片,这类最难追踪、威胁最大。 太空碎片的来源其实很复杂。大头是废弃航天器和部件,火箭残骸、卫星爆炸撞击、反卫星试验,甚至还有一些操作废弃物(比如螺栓、螺母)。2025年全球被追踪的空间碎片超过3.4万个,1-10厘米的碎片约120万个,更小的有1.4亿个,总质量接近1.4万吨,其中三分之一都是垃圾。 那为啥不能直接查出来是谁家的?技术上真有点“无能为力”。现有地面雷达和光学设备能追踪的大多是10厘米以上的碎片,毫米级别碎片完全是盲区。地面观测还存在轨道盲区,轨道碎片的速度太快,轨迹预测误差能有几十公里。实际情况就是,想查清一个微小碎片的“户口”,难度比地球上的刑侦破案还高。 说到太空垃圾的“贡献大户”,数据很有意思。美国目前有约1.36万个可追踪碎片,俄罗斯(含苏联)6900个,中国5200个。美、俄两国“战绩”惊人:美国2008年反卫星试验、2009年美俄卫星大碰撞,俄罗斯2021年反卫星试验,这些大事件都制造了成千上万的碎片。中国2007年反卫星试验也有不少碎片,但经历这么多年衰减,现在只剩下约2.7%。总体算下来,美俄两国贡献了全球93%的太空碎片,中国约占1.2%。 本次神舟二十号被撞,肇事“嫌疑人”有哪些?马斯克星链?高度差太大,概率低。印度2017年反卫星试验、俄罗斯2021年反卫星试验、2009年美俄卫星相撞,都是有可能的来源。中国自家2007年试验的碎片,经过多年衰减,存量不多。只可惜,现有监测能力下,这一“太空肇事者”是谁,没人能给出确切答案。 面对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太空流弹”,中国空间站的防护不是盖的。被动防护方面,采用了15层复合材料结构,能抗住1厘米大小碎片高速撞击。航天员生活区防护等级最高,太阳能帆板也有加厚处理,还能通过姿态调整减少正面撞击概率。 主动规避方面,中国建立了地面+天基一体化监测网络。地面望远镜,比如南极中山站,天上有自家监测卫星。发现10厘米以上危险碎片,能在24小时内实现轨道调整规避。真撞了也不用慌,空间站有舱体泄漏监测,配合机械臂和航天员出舱修复,3D打印紧急配件都能现场解决。 再说救援机制。俄罗斯联盟号MS-22在2022年12月被击穿后,救援飞船等了2个半月才发射,航天员滞留了近9个月。美国波音“星际客机”2024年故障,2025年才救援成功。同样的事发生在中国空间站,结局完全不同。中国“发一备一”救援体系,每次载人任务都准备一艘“孪生兄弟”飞船在地面待命,最快可3天发射,标准7-10天,极限情况下航天员最多滞留10天。这一整套机制,技术同源、全流程准备、无需国际协调,安全冗余做得足,真正做到了“安全第一”。 太空安全光靠一国努力还不够,国际合作很重要。联合国有《空间碎片减缓指南》,IADC协调全球碎片技术,欧盟有太空监测系统。美国每天发布全球轨道数据,中国和欧空局互通有无,俄中美2023年也建立了三方碎片监测信息交换机制。中国还推动建立空间碎片监测数据共享平台,制定《空间碎片减缓与防护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火箭末级钝化处理,明确禁止在轨武器试验,要求航天器退役5年内主动离轨,“清道夫卫星”已经把废弃北斗卫星拖进了“墓地轨道”。 未来,技术创新才是太空安全的终极武器。中国正在研发激光扫帚、机械臂捕获、离子束牵引等前沿方案,商业航天公司也开始试点“太空救援服务”,已制定出一整套标准。咱中国的“发一备一”模式,将来完全能为全球太空救援提供模板。 最后得说,神舟二十号这次被撞,肇事者可能永远查不出来,这正说明太空安全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中国的模式不仅保证了自己航天员的安全,也为全球太空安全探索了新路。太空探索不应只比拼速度和高度,更要守护每一位航天员的安全归途。希望未来各国加强合作、共享数据,商业企业负起责任,国际组织推动“太空救援联盟”,借鉴中国经验,让太空探索变得更安全、更有温度。 参考资料:神舟二十号为什么被撞了?权威解读 2025-11-06 16:53·光明网

0 阅读:53

猜你喜欢

周律鸣法

周律鸣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