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中美缠斗出现“分水岭”美国稀土圈出了个大新闻,本土最大的稀土生产商商芒廷山口材料公司宣布,不再向中国出口稀土精矿了。 在美国稀土领域,一场悄然升级的较量正拉开帷幕。商芒廷山口材料公司突然宣布中断对华稀土精矿供应,这是否预示中美在关键矿产上的博弈进入新阶段?全球供应链面临重塑,价格波动已现端倪,谁将掌控未来主导权? 商芒廷山口材料公司作为美国本土最大稀土生产企业,今年4月公开表示停止向中国运送稀土精矿,主要原因是北京将相关进口关税调高至125%,这直接源于华盛顿对华贸易政策的反击。 企业高管在声明中直言,这种关税水平让出口变得不划算,也不符合国家利益。过去几年,该公司主要依赖中国加工链条,精矿大多销往盛和资源等中方伙伴,那边掌握全球九成以上分离提纯能力。 转折点出现后,商芒廷山口材料公司开始转向本土处理,将近一半产量在加州山隘矿场就地精炼,并转向日本、韩国等市场销售。这一步虽艰难,却表明美国意图摆脱依赖的决心。国防部提供的1.5亿美元贷款成为关键支撑,帮助升级设备和产能。 专家分析,美国要建成完整产业链,至少需投入2500亿美元,并耗时十年以上。成本问题是最大障碍,本土采购价往往比国际市场高出一倍多,导致企业运营压力增大。 中国企业则表现出从容姿态,通过多元化渠道如本地矿山和海外进口维持供应稳定,对美进口量已连续两年下滑。技术壁垒重要,中国拥有的1200多项专利让其在磁材生产上保持绝对优势。 国际市场随之波动,氧化钕价格两周内涨至每公斤88美元,涨幅达40%,创下两年高点。欧美买家开始囤货,推动海外报价升至国内水平的1.7倍。汽车巨头如福特被迫调整生产线,部分环节转移海外以规避短缺风险。 美国推动“大而美”法案,旨在通过补贴重振本土稀土产业,但现实挑战远超预期。商芒廷山口材料公司虽有山隘矿场作为资源基础,却在重稀土元素如镝和铽的加工上暴露短板,这些材料对F-35战斗机等装备至关重要。 长期依赖海外导致技术滞后,现在突然转向本土,效率低下成为瓶颈。公司为此招聘专家,投资近10亿美元升级设施,包括德州磁体工厂的建设,目标到2028年产出1万吨钕铁硼磁体。 股价一度因政策利好暴涨337%,但分析师警告,这已透支未来五年产能预期。全球视角下,中国控制85%定价权,凭借30年积累的冶炼技术和完整链条,维持磁材产能九成份额。美国虽通过关税和储备试图破局,却在供应链脆弱性上屡屡碰壁。 中国企业如盛和资源通过四川矿山和独居石进口填补缺口,不会因单一供应商中断而动摇。事件引发更广影响,福特芝加哥工厂一度停产,电机零件需跨洋装配小磁铁再运回。欧美厂商担忧北京进一步管制,加速囤积导致价格螺旋上升。 这不只是资源争端,更是产业链控制权的角力。美国本土链条的短板在中断事件中彻底暴露,加工落后让自给自足之路漫长而曲折。长远看,全球稀土格局开始裂变,持续时间可能超过十年。

用户42xxx57
比工业,美国是小弟弟了,慢慢炼稀土吧,十年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