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克文:“当前中美战况主线,其实是:美国捅中国外贸,中国捅美国股市。中国经济靠生产,美国经济靠金融。两国都在打对方要害。中国是二战后,唯一一个,敢这样直接打美国要害的国家。” 美国出手的第一招就是关税大战。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突然对几乎所有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把平均税率一路推到惊人的145%。 这摆明了是想用关税壁垒逼中国企业退出美国市场,甚至让苹果这类公司把生产线搬走。老美觉得中国经济增长很大一块靠外贸,只要把这个水龙头拧死,中国经济就得受不了。 紧接着美国又砍出另外三板斧。投资封锁搞得严严实实,发布《美国优先投资政策备忘录》,不准美国钱往中国半导体、人工智能这些关键领域流。 产业打压更是招数尽出,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发起301调查,还想对中国船只收巨额港口费。最后还拉拢盟友一起围堵,指望其他国家跟着它一起限制对华贸易。 美国人总以为这套组合拳能迅速压服中国,但他们严重误判了形势。现在的世界经济格局早就不是美国一家独大的时候了。 全球经济多极化已经成形,中国、欧盟、东盟这些都是重要的贸易权力中心,大家通过各种协定和基建项目连成了网。 特朗普那个“除中国外90天豁免”的昏招,反而让其他国家有机会抱团取暖。欧盟重启对华经济对话,东盟启动内部协调并深化与中国合作,中日韩连停滞多年的自贸谈判都重新开张了。美国本想孤立中国,结果自己反而被晾在一边。 中国的反击同样又准又狠,直接瞄准了美国的“七寸”——股市。美国经济的核心就是金融,股市繁荣支撑着它的债务经济、消费者信心和美元霸权。 中国先是对美国关税进行对等反击,让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切身感受疼痛。接着中国通过持续抛售美债、推动本币结算等方式, subtly动摇国际市场对美元资产的信心。 这一招效果明显。美国国内股市、债市、汇市应声暴跌,多地还爆发了抗议示威活动。摩根大通老板杰米·戴蒙都公开承认,这场贸易战让美国的经济领导地位面临挑战,动摇了外界对美国的信任。 对美国来说更致命的是政策信誉破产,关税措施刚推出就暂缓,这种朝令夕改的风格让所有贸易伙伴都心里打鼓,不得不开始寻找替代方案。 中国敢这么直接打美国要害,底气来自哪里?首先是咱们的经济体量。2024年中国GDP突破134万亿元,外贸总额达43万亿元,对美出口依赖度还连年下降。 朋友多了路好走,中国的贸易伙伴遍布全球,美国市场不行了还有别的市场可以开拓。这就是所谓“西边不亮东边亮”。 但最让美国头疼的,是中国那份“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的定力。中国从不主动升级冲突,但每次反击都精准对等。这种战略耐心让美国的高压手段完全失效。 当美国发现中国宁愿承受短期损失也绝不屈服时,它的威胁就变成了笑话。中国的坚定态度给全世界吃了定心丸,让大家敢于一起抵制美国的霸凌行为。 这场较量打到2025年5月,美国终于扛不住压力,主动找中国谈判,双方达成了取消91%关税的协议。 这个结果充分证明,靠单边主义和霸凌行为在今天的多极化世界里根本行不通。世界经济重心早就分散了,美国只是众多参与者之一,虽然体量巨大,但再也无法单独制定规则。 中美这种“你捅我外贸,我捅你股市”的博弈,背后是两国根本发展模式的差异。中国靠的是实打实的生产和制造,美国玩的是金融和资本游戏。 当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第一金融强国正面碰撞,结果已经很明显:保护主义没有出路,贸易战更没有赢家。太平洋足够宽广,容得下两个大国共同繁荣,但前提是美国得学会平等相待,而不是老想着用霸权手段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