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被迫退出塔吉克斯坦艾尼空军基地,这一事件让本就微妙的中亚格局再添新变数。 这座基地曾被印度视为扭转地缘困局的“跳板”。竭尽全力翻修扩建,每一处细节都被审视再三,说豪赌一点也没错。可谁说这种押注不会有反噬呢?隔着喜马拉雅,印度仿佛在试图伸手够到远方的安全感,又好像一切都只是徒劳。 基地的位置确实敏感,往北紧贴资源要地,往东时刻盯着那道长边境线。没人会否认,艾尼军事基地让印度很早就有了进入中亚事务的诱惑。 但事情远没有表面那么轻松。沉浸于自己建基地、搞维护、描绘区域大国的轮廓,印度好像忽略了中亚的核心在于“谁主沉浮”。俄罗斯,这个区域安全体系的沉默老大,早已有话语权。 俄罗斯在中亚布下密集安全网络。集安组织,是实打实的护身符。俄军常年驻防巡逻,但凡有外部势力涉足,中方、俄方都会紧盯。印度的军事部署受限是明摆着的,甚至多次被要求压缩想象空间。你说有用吗?谁能撼动这些既有秩序?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俄罗斯习惯了几十年如一日的边界管理,印度一介“新客”,哪有机会改变根深蒂固的规则?每次设备运进来,人马驻进来,更多是形式大于内容。 而中国,早已安安静静、实打实铺设合作通道。基建、交通、能源项目遍地开花。塔吉克斯坦的城市里,有中国咨询师指导道路施工,也有俄语交流着中国制造的零部件。这些不常登上头条的细节,其实才决定了长期关系。投入不是一年两年,是按十年为单位算账。谁能说清,这里面到底谁主导、谁受益更多? 艾尼基地的后勤线一直摇摆不定。补给线一断,印度立刻束手无策。印度想要常态化部署,从来没有真正成功过。兵力到不了位,战略价值如何兑现?外行人看得热闹,实际掌控人心的是安全和发展这两张牌。 塔吉克斯坦其实有点尴尬。一边要靠俄方防守边疆安全,一边又离不开中方资金投资。印方留下的印记,也就只有那条曾经修长的跑道。谁不想两头获利?可现实是利益驱动下,双方的合作比单一军事存在强得多。短线资金,没人会选。 租约到期不续,成了水到渠成。塔吉克斯坦说得轻描淡写,实际是精明算计。留下潜在风险,不如早早抽身,看似无情实则自保。 俄罗斯没有高调出手。中国也没多说什么。默契配合带出了中亚最“稳”的安全和经济框架。没有过多宣传,但结果总能自圆其说。 双轮驱动,合作共赢。你说这不是问题的根本?总有人觉得军事基地可以改变格局,可没有连续的利益链条,孤胆英雄冲出去也就是一阵风。 到底是地缘失衡,还是旧有框架的自然修正?谁都没法一句话讲明白。艾尼基地的冷清,是这一轮安全再平衡下最平常不过的注脚。 有没有一种可能,中亚国家其实早看明白了谁才是真正的核心玩家?或者说,他们根本不在意短期之得失? 毕竟,再大的战略野心没人响应,也只是空中楼阁。更何况,边境安全不是靠张嘴和驱逐令,而是靠一轮又一轮真实交易。 印度二十年苦心孤诣,最后只是回到原点。还会有人把希望寄托在一座军用跑道上面吗?这恐怕谁也答不出来。 现在艾尼基地静悄悄,塔吉克斯坦却迎来新伙伴。局势看似变化,又仿佛没有任何改变。 下一步会怎样,谁也说不准。不知道你们怎么看,最后谁才能主导这个看似平静的中亚棋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