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芯片业被掏空?外媒揭露中企超绝3部曲,收购只是第一步!11月5日台媒报道,中企控股的英国半导体巨头官宣停产关键高压芯片,并且媒体爆出了一个猛料:Dynex在中国东部开启了第三条生产线! 这哪是简单的商业决策啊,这分明是一套精心策划的组合拳。 咱们先说说这个Dynex,它可不是什么小角色,在英国半导体圈子里算得上是老字号了,尤其擅长搞那种高电压、大功率的芯片,很多工业设备和新能源汽车都离不开它。 几年前,一家中企悄咪息地成了它的大股东,当时外界还觉得就是普通的跨国投资,现在回过头看,人家第一步棋早就落下了。 收购只是个敲门砖,真正的戏码还在后头。控股之后,中企并没有大张旗鼓地换人或者改组,而是选择了“温水煮青蛙”的策略,表面上一切照旧,实际上已经在为后续的动作铺路了。 紧接着,就是技术人员的“乾坤大挪移”。你想想,芯片这东西,最值钱的是什么?不是那些机器设备,而是人,是那些脑袋里装着配方和工艺的工程师。有内部人士透露,从去年开始,Dynex英国总部的核心技术人员,就以“技术交流”、“项目合作”等各种名义,被分批次派往中国。 一开始还只是短期出差,后来时间越来越长,有些人干脆拖家带口地在中国长期驻扎下来。英国那边呢,还以为这是正常的跨国公司运作,殊不知,最宝贵的“大脑”正在被一点点抽走。 然后就是最关键的一步,生产线的转移。这次Dynex宣布停产高压芯片,给出的理由冠冕堂皇,什么“市场调整”、“战略转型”,但谁都看得出来,这就是个借口。为什么?因为几乎在同一时间,他们在中国东部的第三条生产线正式投产了! 这条新生产线,用的全是Dynex最核心的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跟英国那边的一模一样。更绝的是,他们把英国的生产线给停了,这就意味着,以后全球想要这种高压芯片,都得从中国买。英国那边,只留下了一些相对低端或者过时的产能,基本上就是个空壳子了。 这波操作,简直就是现代版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中企利用资本的力量,先控制了企业的命脉,然后不动声色地把技术和人才转移出来,最后再把生产基地彻底搬走,整个过程行云流水,英国方面直到最后才恍然大悟,但为时已晚。 他们不仅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半导体企业,更失去了一项关键的技术和产业链。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了,这简直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产业战争。 英国政府现在估计肠子都悔青了。他们一直标榜自己有最开放的市场环境,对外国投资来者不拒,结果呢?被人家钻了空子,把家底都给掏空了。 有人可能会说,英国不是有《国家安全与投资法》吗?不是可以审查外资收购吗?可问题是,当收购完成之后,后续的这些技术转移和生产线调整,都属于企业内部的正常经营决策,政府根本插不上手。中企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打了一个漂亮的擦边球。 再看看中国这边的布局,那叫一个深谋远虑。他们看中的,不仅仅是Dynex这一个企业,而是它背后整个高压芯片产业链。把生产线搬到中国,带来的不仅仅是产能,更是一整套的供应链、技术标准和人才储备。 有了这个基础,中国就可以在这个领域快速建立起自己的优势,甚至可以反过来影响全球市场的格局。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买买买”了,而是“买、搬、建”三步走,一步比一步狠,一步比一步绝。 现在,英国的芯片业可以说是元气大伤。Dynex的例子就像一个警钟,告诉所有人,在当今这个时代,技术和产业就是国家的命脉,一旦被别人掐住了脖子,后果不堪设想。那些还沉浸在“自由贸易”、“全球化”美梦里的国家,真该醒醒了。 商场如战场,这句话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中企这波操作,无疑给全世界上了一堂生动的课,至于谁能真正听懂,那就另说了。反正,英国芯片业的这次“被掏空”,注定要成为商业史上的一个经典案例,被反复研究和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