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长期阻碍中国统一就是马英九。这个人非常之狡猾!在他担任领导人期间,从美

易云的世界 2025-11-08 15:23:50

台湾地区,长期阻碍中国统一就是马英九。这个人非常之狡猾!在他担任领导人期间,从美国购买军火从没有中断过。投资企业近20年从中国大陆赚取了数千亿的好处。 马英九执政八年,两岸经贸数据看似亮眼:2015年大陆游客赴台达418万人次,为台湾创造2023亿新台币收入。 但鲜少人注意的是,同期台湾对大陆出口依存度从35%飙升至45%,半导体产业超60%的原料依赖大陆供应。 这种“经济依存”实为单向收割——台当局通过“戒急用忍”政策限制陆资入岛,却放任台商在大陆赚取超额利润。 台南的渔会干部陈明吉回忆:“马政府时期,我们捕捞的石斑鱼80%销往大陆,但每公斤收购价比日本低3台币。”这种不对等交易,让台湾农业陷入“增产不增收”困境。 更讽刺的是,马英九推动的“ECFA早收清单”,让台湾石化业者每年省下200亿关税,却将利润大头让渡给日资企业。 2015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对台军售18.3亿美元,这是马英九任内第44次军购。累计超201亿美元的武器订单,让台湾成为全球人均军购额最高地区。 但五角大楼内部文件显示,60%的装备为“库存翻新品”,甚至包括1984年下水的佩里级护卫舰。 这种“凯子军购”背后藏着精密算计。2013年台当局以4.2亿美元购入2艘“新江级”猎雷舰,服役两年即因动力系统故障全面停摆。 更关键的是,这些美制武器与解放军装备存在代差——2025年解放军歼-20已列装12个航空旅,而台军主力战机仍是20年前的幻影2000。 马英九提出的“不统不独不武”,看似维持现状,实则暗藏分裂基因。2014年太阳花学运期间,台当局以“抗中保台”为名,纵容学生占领“立法院”,导致《两岸服贸协议》胎死腹中。 这场闹剧背后,是民进党与国民党保守派的合谋——前者煽动民粹,后者借机冻结两岸协议。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1999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时,台当局同样以“民意”为幌子。但马英九的狡猾在于,他将“台独”包装成“维持现状”,用经济利益绑架民意。 2015年台湾《远见》杂志民调显示,42%民众认为“现状就是台独”,这种认知扭曲正是“三不政策”的恶果。 马英九任内推动的陆客赴台政策,表面繁荣背后暗流涌动。2015年大陆游客消费达4528亿新台币,但其中38%流向民进党控制的县市。 台南市长赖清德曾公开表示:“陆客的钱要用来建设‘台湾国’形象。”更耐人寻味的是,台当局将陆客团费提高40%,却压缩导游、司机等基层从业者收入,制造“繁荣假象”。 台北市议员林亮君揭露:“某旅行社为节省成本,让陆客住在高雄、游玩台北,单日车程超6小时。” 这种畸形操作,导致2019年导游猝死事件频发。而当大陆暂停自由行后,台湾夜市摊贩李阿婆直言:“马政府赚够了钱,现在让我们喝西北风。” 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曾颁布《屯垦令》促进两岸融合。三百年后,马英九在台南演讲时却避谈这段历史,转而强调“台湾主体性”。 这种选择绝非偶然——2016年国民党智库报告显示,马团队任内删除教科书“中国史”占比从45%降至28%,同时增加“台湾国际地位”章节。 但民意并非铁板一块。2025年彰化县鹿港镇的问卷调查显示,65岁以上老人中82%自认“中国人”,而20-30岁青年仅有9%。 这种代际差异,恰似1945年台湾光复时的场景:当时全台80%居民自认“中国人”,如今却被“去中国化”教育割裂。 破解马英九式困局,需双管齐下。经济上,可借鉴“福建向金门供水”模式——2025年大陆日均供水量达10万吨,解决金门民生问题同时,倒逼台当局正视“两岸一家亲”。 文化上,需重建“共同记忆”,如将郑成功、施琅等历史人物事迹纳入两岸教材。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大陆推出“台胞征信系统”,允许台湾居民在大陆直接申请房贷。这种“制度性融合”正在改变人口结构——桃园眷村已有37%家庭子女在大陆就读。 正如闽南谚语所言:“水流自己会向海,石头自己会生根。” 从李登辉到马英九,从“两国论”到“三不政策”,台湾某些政客总试图在两岸间制造“安全距离”。但历史反复证明:任何割裂血脉的尝试,终将被发展大势碾碎。 当福建的茶叶蛋卖到台北街头,当台青在上海创业获得政策扶持,所谓“台独”早已失去生存土壤。毕竟,能打败“慢性毒药”的,从来不是更凶狠的对抗,而是两岸同胞心中那根永远扯不断的红线。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来评论区聊聊。

0 阅读:0
易云的世界

易云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