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塌方一点都不可惜:大师的傲慢,早该被戳破了 王家卫这波口碑翻车,网上惋

体元说球 2025-11-08 15:22:48

王家卫塌方一点都不可惜:大师的傲慢,早该被戳破了 王家卫这波口碑翻车,网上惋惜声不少,过了一周似乎热度还没有完全消减,有必要再多唠嗑两句。说实话,我觉得这件事王家卫一点不值得同情。这哪里是意外塌方?分明是攒了几十年的傲慢,终于藏不住了。 以前提起他,满是“文艺大师”“影坛教父”的光环。墨镜一戴谁都不爱,拍电影进度慢到地老天荒也被吹成“精益求精”,仿佛只要挂着他的名字,作品就自带高级感。 可这次被编剧古二曝光录音、直指“不给署名”后,大家才猛然发现,光环底下全是经不起扒的猫腻。 按说要么给人家应得的名分,要么按价值补够酬劳,怎么选都体面,他偏要把事情做绝,核心无非是觉得“我是大师,你这点付出算什么”。 而且这可不是第一次有人吐槽他了。 - 早年间合作的刘德华,拍《阿飞正传》时主角戏份被乱剪,后来接了《春光乍泄》的角色,临开机却被张国荣替换,连句像样的解释都没有; - 张国荣也曾说,跟他合作是“想到哪拍到哪”,原本7个月的戏硬生生拖了一年多,自己在阿根廷拍戏闹胃病,都没得到应有的关照; - 张学友更惨,一个简单的抬头动作被拍60次,最后只换回来一句轻飘飘的“算了”; - 就连梁家辉,拍《东邪西毒》拍了三年,到最后都没搞懂自己演的到底是什么,直言那是“浪费青春”。 这些年他能一直端着“大师”架子,无非是仗着早年几部经典攒下的口碑,再加上娱乐圈“前辈最大”的潜规则。后辈想抱大腿不敢得罪,投资方看在过往名气上敢怒不敢言,慢慢就让他养成了肆无忌惮的习惯。不尊重演员的时间,不重视合作者的付出,把别人的隐忍当成理所当然,把行业规则当成自己可以随意摆弄的私产。 其实早有人看穿了这份伪装。有人说“文人相轻”,可冯小刚早戳破过他“装死”的套路,李安也曾暗讽他“戴墨镜故作高深”,向太更是直接吐槽“投资他的老板都亏钱”。 只是以前这些声音都被“大师”的光环盖过,没多少人当真。直到这次古二敢站出来掀桌子,才让更多人看清,所谓的“大师风骨”,不过是权力庇护下的傲慢罢了。 最让人不齿的,是他这种“自己熬过低谷,却不让后人好过”的做派。多少人年轻时都吃过没资源、被轻视的苦,所以站稳脚跟后,总想着拉晚辈一把,让他们少走点弯路。 可王家卫偏不,他明明也是从编剧起步,最该懂创作者的不易,却转头就剥夺别人的署名权。这根本不是简单的利益纠纷,而是人格底色的问题,是把自己当年可能受过的委屈,变本加厉地转嫁给了后来者。 如今网友对他的祛魅,从来不是否定他过去的作品,诸如《重庆森林》《花样年华》的经典地位没人能撼动。 大家反感的,是这种“因为你是大师,就可以不尊重人、不守规矩”的霸道逻辑。电影圈确实需要好作品,但更需要基本的尊重和底线。你可以追求艺术极致,但不能践踏别人的劳动成果;你可以有才华有个性,但不能把傲慢当成特权。 王家卫的塌方,其实是给所有所谓的“大佬”提了个醒。时代早就变了,观众不再为虚无的光环买单,也不再容忍无底线的傲慢。那些靠压榨后辈、漠视规则攒起来的“体面”,迟早会被戳破。 而现在这样的塌方,一点都不可惜,反而大快人心。它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再大的名气,也得守做人的本分;再高的地位,也不能丢基本的尊重。 大家觉得王家卫塌方可惜吗?娱乐圈还有哪些“大师”都有类似的毛病,只不过暂时还没有塌方?欢迎评论区留言。 娱乐聚焦

0 阅读:0
体元说球

体元说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