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受访时再次语出惊人:“我真的认为,我的国家——美国,仍然是世

星星有话讲 2025-11-08 14:56:51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受访时再次语出惊人:“我真的认为,我的国家——美国,仍然是世界的希望,仍然是世界上光辉的典范!”他还强调:“自从我来到美国并于1962年入籍以来,我的身份一直是美国人,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张忠谋的采访又引发了热议,这位台积电创始人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国家美国,仍然是世界的希望,是光辉的典范”,还特意强调1962年入籍后,自己“只是美国人”。 不少人觉得这话出乎意料,但顺着他走过的路捋一捋,其实不难理解背后的缘由。 1948年,刚满十八岁的张忠谋登上了去美国的飞机,那时他家为了避战辗转多地,父亲咬牙凑钱送他出国念理工,他成了哈佛大学新生里唯一的中国人。 为了攻克语言关,他把报刊演说读到滚瓜烂熟,后来转去麻省理工学机械,靠打字和当助理半工半读才撑下来。 这段异国求学的日子,让他第一次真切接触到美国的教育体系和社会环境。1958年进入德州仪器后,张忠谋的人生彻底和美国半导体产业绑在了一起,公司破格让他带薪读斯坦福博士,只要求毕业后服务五年,这种信任在当时格外珍贵。 他带着团队天天泡在工厂,把比IBM良率还低的晶体管做到20%,一路从部门经理升到集团副总裁,成了最早闯进美国科技公司高层的华人。 那个年代种族歧视还很普遍,1962年入籍美国,不仅让他摆脱了职场上的身份阻碍,更让他真正融入了这个给了他机会的圈子。 后来创办台积电,张忠谋的技术路线也带着深深的美国印记,他和集成电路发明人杰克·基尔比共事多年,把美式商业逻辑刻进了经营理念里,公司的核心技术也完全依托美国的EDA软件和设备。 即便后来回到台湾建厂,他与美国科技界的联系从未断过,这种长期的深度绑定,让他对美国的技术实力和市场模式有着极强的认同。 有人记得他曾批评美国芯片制造“昂贵浪费”,但那是对具体产业政策的判断,和他对美国的身份认同并不矛盾。 对张忠谋来说,美国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哈佛园里帮他适应环境的朋友,是德州仪器给的博士深造机会,是让他在半导体行业立足的职业平台,更是那个年代能让他摆脱身份限制的港湾。 说白了,他的这番话不是随口一说,而是一辈子经历的自然流露,从十八岁远渡重洋到成为行业传奇,美国的土壤确实滋养了他的成长。 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对此您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源:海峡导报

0 阅读:1
星星有话讲

星星有话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