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减年龄”这条口诀,我背了十年,直到上周被一块手表打脸。 晨跑五公里,它

明天会吏好 2025-11-08 08:43:07

“220减年龄”这条口诀,我背了十年,直到上周被一块手表打脸。 晨跑五公里,它震腕报警:心率178,超出“理论最大”8次。 我愣在原地,像被老班主任当众戳穿作弊。 回家翻论文,才发现这公式是1960年代医生对飞行员做的“粗算”,样本里没几个普通人,更没女人。 2024年《运动医学与科学》直接甩数据:50岁以下用208-0.7×年龄,误差能少5%。 别小看这5%,落在心跳上就是10次,足够让一个人从“燃脂区”被踢进“爆缸区”。 老周比我先醒悟。 他把最大心率从180改成按新公式算的157,再套储备心率法,夜跑降到135,夜里不再被“咚咚咚”敲醒。 他说:“原来以前不是懒,是算错了。” 我也照做。 静息心率连测七天,52次,最大心率190,60%强度=50+(190-50)×0.6=134。 再跑,同样配速,心率从170掉到140,人轻了,步频稳了,连耳机里的鼓点都对上了。 手表厂商早偷换了算法,Garmin、Apple都把“储备%”当默认,只是多数人没点开看过。 数字不会骗人,骗人的是过时的口诀。 今晚就把旧公式从备忘录删掉,别让一行简单减法,替你决定心脏的生死时速。

0 阅读:1
明天会吏好

明天会吏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