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移动老客户的无奈转身:是谁逼我投向联通? 作为一名用了二十多年中国移动手机号的老用户,我从未想过有一天会主动“移情别恋”——直到上个月,我果断把移动卡改成8元保号套餐,转身办理了联通的新卡。这份坚守二十多年的信任,终究败给了冰冷的不公与悬殊的性价比。 二十多年前,移动的信号覆盖是我选择它的理由。那时的手机号还是稀缺资源,我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个号码,见证了从2G到5G的迭代,也陪着移动走过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期。这二十多年里,我从未换过号,哪怕出差到偏远地区,哪怕资费逐年上涨,都想着“老客户该有老客户的待遇”,一直默默坚守。 可现实却一次次让人寒心。我之前用的是移动59元套餐,每月只有100分钟通话,流量少得可怜,稍微刷会儿视频、聊会儿微信就不够用了。叠加的流量包价格贵得离谱,导致我每月实际消费都要100多元。更让我难以接受的是,作为二十年的老客户,我从未享受到专属优惠,反而眼睁睁看着新用户能办理20多元的低价套餐,通话和流量都比我的划算得多。所谓“老客户尊享”,在我这里成了“老客户专坑”。 最让人糟心的还有移动的APP。我今年六十岁,对智能手机操作本就不熟练,可移动APP每次登录都要反复验证,查找话费余额、剩余流量的入口藏得很深,操作繁琐又复杂。反观后来接触的联通APP,界面清晰、一目了然,每天用了多少话费、剩多少流量都记录得明明白白,对我们老年人太友好了。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联通工作人员的一次上门促销。他们推出的套餐每月仅需29元,包含300分钟通话和130G流量,足足是移动套餐的几倍权益,而且前半年还送话费。对比移动100多元的消费、捉襟见肘的资源,再看看联通的诚意,我毫不犹豫地办理了联通卡。 如今,我的移动老号改成了8元保号套餐,只有30分钟通话、没有流量,彻底沦为备用号。二十多年的陪伴,换来的却是“被忽视”“被区别对待”,我不知道移动是否明白,老客户的坚守不是理所当然,而是源于最初的信任。当老客户的付出得不到尊重,当性价比被同行远远甩开,再多的情怀也撑不起继续选择的理由。 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我想要的不过是公平的对待、合理的资费和便捷的服务。移动的失败,在于它忘了是谁陪着它成长,忘了老客户才是品牌最宝贵的财富。而我,只能带着二十年的遗憾,投向更懂用户、更有诚意的联通——毕竟,谁也不想为不公的待遇买单,谁都值得被真诚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