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下场怒批!近日人民日报刊登读者来信,阴雨天气,村民忙着排涝,村里的大喇叭

青霭悟禅机 2025-11-07 23:46:02

人民日报下场怒批!近日人民日报刊登读者来信,阴雨天气,村民忙着排涝,村里的大喇叭却循环播放着“禁烧秸秆”,如此死板,怎能为群众更好服务?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近期,河南周口扶沟县的几个村庄正经历一场特殊的考验,秋汛过后,农田积水严重,村民们不得不抓紧时间排涝抢收,为下一季小麦的播种做好准备,然而,在村民们忙于农田作业的时候,村里的广播却不断循环播放“严禁焚烧秸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政策宣传内容,村头还悬挂了多条横幅,设立了专门的秸秆禁烧值守点,村民们对这些宣传并不陌生,但对当前的状况却感到不解。 连日的降雨让大量秸秆被雨水浸泡,湿得根本无法燃烧,这个时候,村民们更迫切需要的不是重复的禁烧宣传,而是实际的帮助,比如机械设备来排水,或者人员支援来加快抢收的进度,然而,在设立的值守点里,干部们的主要任务是记录表单、拍照打卡,以便应对上级检查,这种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让村民感到无奈。 秸秆禁烧政策的初衷是防止空气污染,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这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出现与实际情况脱节的现象,以扶沟县的情况为例,秋汛导致的积水让秸秆焚烧成为不可能事件,但相关禁烧措施仍在严格执行,村民们反映,广播里传递的信息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横幅和标语也显得与当前的农田困境无关。 对于汛期的特殊情况,相关部门完全可以调整宣传内容,例如,广播可以播放天气预警信息,提醒村民如何科学排水和抢收;村干部可以组织机械设备和劳动力,帮助村民尽快恢复生产秩序,这种从实际需求出发的治理方式,显然比形式化的禁烧宣传更能赢得村民的支持。 事实上,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灵活调整政策执行方式的成功案例,例如,某地在湿秸秆无法燃烧的情况下,暂停了禁烧宣传,转而组织秸秆回收工作,利用秸秆发电或制成有机肥,这种做法不仅避免了资源浪费,还为村民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得到了广泛认可,同样,也有地区将广播的功能进行了优化,在农忙季节播放农业技术知识和补贴政策,让村民从中受益。 在扶沟县的这次事件中,村民的诉求通过媒体得到了更高层的关注,媒体的报道引发了广泛讨论,许多人指出,基层治理应更加关注群众的实际需求,而不是为了应付考核而流于形式,基层干部的主要职责是服务群众,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而不是将精力过多地放在形式化的工作上。 在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农村生产面临的挑战不断加大,基层治理需要更加科学化和精细化,政策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地方特点,执行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此次扶沟县的积水问题为例,政策执行者完全可以在不违反禁烧规定的前提下,调整工作重心,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排水抢收工作中。

0 阅读:51
青霭悟禅机

青霭悟禅机

观人生百态,尝世间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