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台湾,由于不满祖国与台湾长时间隔离,为了响应祖国和平统一的号召,于本月

叁号知识局 2025-11-07 19:39:35

"我出生于台湾,由于不满祖国与台湾长时间隔离,为了响应祖国和平统一的号召,于本月八日上午从桃园机场起飞,九点二十八分降落在福州机场。" "当战机飞越海峡中线后,我向后座学员坦言'我们要去大陆'。那一刻,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平静,因为我知道自己在做正确的事。" ——这是1981年国民党空军少校黄植诚驾驶美制F-5F战机回归祖国后,对记者说出的心声。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那天黄植诚穿着整齐的飞行服,像往常一样走向那架银灰色的F-5F战机,脚步稳得出奇,他低头检查装备,顺手把那张叠得方方正正的全家福塞进贴身口袋,照片上妻子和孩子的笑脸被汗水模糊了一点,他却没有擦,只轻轻拍了一下衣兜,像是给自己打气,这趟飞行他知道,不是去执行任务,而是去兑现一个心愿——回家。   黄植诚的起点看起来体面极了,1952年出生在桃园空军眷村,从小被“忠于党国”的口号包围,父亲是空军中校,母亲拿过“模范母亲”的奖章。   这样的家庭,生来就该是“国军的脊梁”,他自己也争气,二十几岁就成了台湾空军最年轻的飞行考核官,能驾驭五种机型,飞行时长破两千小时,被视为王牌中的王牌,可就是在这条看似顺遂的路上,他一步步看清了自己信仰的裂缝。   军营里暗潮涌动,高层争资源、贪军费的事儿比比皆是,更让他寒心的,是那些飞行事故背后的猫腻——本该精密到毫米的零件,被偷换成劣质品,每当战机坠毁,官方报告上永远是“操作失误”,可他心里明白,责任不在那些年轻的飞行员,举报换来的不是奖章,而是冷板凳,他第一次意识到,这个号称“保卫家园”的体系,似乎离“家国”两个字越来越远。   思想的种子从那时起发了芽,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他听到台湾当局竟有人提议“联合越南牵制大陆”,气得当场拍桌,他觉得,这不是政治分歧,而是良心问题。   更何况,他的家族根就在大陆,父亲临终时留下遗愿:“骨灰一半葬台湾,一半要回广西”母亲也常念叨成都的茶馆、桂林的山水,那些地名在他心里从未陌生,只是被一层宣传的雾气隔开。   后来他无意中听到大陆广播里《告台湾同胞书》的那句“爱国不分先后”,忽然有种久违的亲切感。那一刻,他心底的罗盘,开始转向。   1980年代,大陆接连抛出“和平统一”的信号,广播里说到“同胞”、“一家人”,让他觉得,是时候做点什么了,可想归想,真要飞越海峡,风险大得惊人。   台湾空军对飞行员的管控近乎苛刻,航线要上报、通讯全程监控,甚至座舱里装着防叛逃装置,黄植诚花了整整三个月准备,他研究气象图、雷达盲区,还从作战室偷偷抄下福建沿海的机场坐标,最后他选定了8月8日——那天风向顺、云层低,是最理想的突防日。   清晨起飞,一切照常,后座学员戴着暗舱罩,战机拉升后,他借口“设备测试”调低了高度,开始向西北偏航,指挥塔的呼叫一遍遍传来,他冷静地回应“信号干扰”,然后彻底关闭无线电,战机掠过海峡上空,低得几乎擦到海浪,短短几分钟,他的脑子比雷达转得还快——燃油、风速、方位,每一项数据都刻进骨头里。   穿过那条看不见的“中线”,他突然感觉肩上的重量轻了。前方是模糊的大陆海岸线,像一条迎风展开的带子,油量只剩下十五个百分点,他却稳得出奇,为了不连累学员,他还在东引岛上空放他跳伞,然后独自驾机,沿着记忆中的广播信号摇动机翼,发出预先约定的暗号。   九点二十八分,战机稳稳落在福州长乐机场,舱门一开,热浪扑面,那股潮湿的泥土气息让他一瞬间鼻酸,他蹲下身,用手抚了抚地面,嘴角带着笑这片土地,他从未真正离开过,解放军的军官走上前,递上花束,简单一句“欢迎回家”,比任何礼炮都让人心安。   这次飞行,震动了整个台湾,国防部长请辞,空军收紧管理,每个飞行员都被迫签署“不叛逃”保证书,可压不住的,是民心的涌动。   几位飞行员随后效仿他的行动,成为那个年代两岸交流破冰的信号,大陆方面授予他军衔、奖金,让他参与飞行培训。   后来,他坐上国产歼-10的驾驶舱时,笑着说:“我一生最重要的两次飞行,一次是离开台湾,一次是飞上祖国的天空。”   2013年他已是解放军少将,有人传他想“回台探亲”,他特地声明:“我的根在广西横县,我的选择从没动摇”话语不多,却有分量。那场横跨海峡的飞行,不只是一次军事行动,更像一次心灵的返航。   如今,海峡两岸的距离依旧存在,但那道界线,早被一次次跨越打破,有人用言语呼唤,有人用脚步丈量,而他用一架战机划出了一道最勇敢的航迹。   历史会淡去细节,但有些瞬间永远不会老,那天上午的福州机场,一个人蹲下去摸泥土的画面,成了无数中国人心底的共鸣,那不是叛逃的终点,而是回家的开始。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0 阅读:1

猜你喜欢

叁号知识局

叁号知识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