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芯片业被掏空?外媒揭露中企超绝3部曲,收购只是第一步!11月5日台媒报道,中

冷紫叶 2025-11-07 18:51:43

英国芯片业被掏空?外媒揭露中企超绝3部曲,收购只是第一步!11月5日台媒报道,中企控股的英国半导体巨头官宣停产关键高压芯片,并且媒体爆出了一个猛料:Dynex在中国东部开启了第三条生产线! 要知道,Dynex当年可是英国芯片业的宝贝疙瘩,这家有几十年历史的企业,做的高压IGBT芯片可不是小玩意儿,高铁跑起来、电网送上电、新能源汽车动起来,都得靠这东西撑着,算是工业领域的“心脏部件”。 但早年间它的日子过得相当憋屈,连续好几年亏得底朝天,设备老化没钱更新,本土根本没人愿意接这个烂摊子,眼看就要彻底倒闭。 就在这时候中企出手了,拿下了它75%的股权,这笔钱可不是随便扔的,当时就承诺不裁员、不撤厂,还真给英国林肯郡的工厂增资扩建,把濒临散伙的技术团队给稳住了。英国政府那时候也乐意,毕竟企业活下来了,岗位保住了,没人觉得这是笔亏本买卖。 收购完并没有像外界猜的那样立刻搬技术、挪设备,中企反而先跟英国的工程师们搭伙干活,一边维持本土生产,一边把一些简单的封装测试业务拿到国内做。这步棋走得挺稳,既没引起抵触,又能让国内团队一点点吃透技术原理和制造工艺。那些年英国工厂还在正常出货,谁也没觉得有朝一日产能会彻底转移。 变化是跟着市场需求慢慢显出来的,中国这边高铁网络越铺越广,特高压电网建得热火朝天,新能源汽车更是卖得火爆,对高压芯片的需求简直是爆发式增长。2024年光国内的IGBT市场规模就达到580亿元,占了全球近一半份额,而且还在年年增长。 反观英国那边,市场盘子本来就小,工厂里还是老掉牙的8英寸生产线,产能低不说,成本还居高不下。Dynex的财报里写得明白,中国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已经连续三年维持在90%以上,英国工厂那边早就跌到了50%以下,有时候开一天工还不够付电费的。 到这时候产能转移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中企先是在湖南株洲建了第一条生产线,后来又加了第二条,现在第三条也开起来了。国内的新厂全是12英寸的先进设备,能生产第七代芯片,而英国工厂受限于设备,最多只能造第五代产品,技术代差摆在这,客户自然用脚投票。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另一家中资背景的企业身上,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早前收购了英国最大的晶圆厂NWF,当时这家工厂也亏得厉害,欠着银行和政府的钱。收购后安世也没立刻折腾,先保住了近400个岗位,后来才在江苏无锡建了超级工厂,专攻车规级芯片。 其实英国芯片业的问题,根子还在自己身上,他们早就不把制造当回事了,一门心思扑在研发上,本土连条完整的产业链都没有。政府去年才出台的半导体战略,未来十年补贴也就10亿英镑,跟美国的520亿美元、欧盟的430亿欧元比起来,简直是杯水车薪。 更要命的是,美国还在旁边挖墙脚,出台的《芯片和科学法案》又是补贴又是税收优惠,把IQE这类英国芯片企业都吸引过去了,有的甚至要把总部迁到美国。英国自己留不住企业,转头倒怪中企“掏空”,这逻辑实在说不通。 现在Dynex英国工厂停产,不少当地工程师也能转到研发岗位,核心的技术研发还留在英国。中企要的是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产能,英国保留的是研发实力,本来是个互补的局面。那些喊“掏空”的声音,说白了就是没看清全球产业链的规律,产能永远会流向市场大、效率高、成本优的地方。 英国要是真不想丢了芯片业的根基,与其盯着中企的生产线骂街,不如好好补补自己的短板,要么拿出真金白银搞补贴,要么把制造和研发的生态搭起来,再不然就把市场需求做起来。光靠指责别人,可留不住即将流失的产业命脉。

0 阅读:29
冷紫叶

冷紫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