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急求大陆稀土:30天库存告急,当初的强硬去哪了? 最近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公开提到公司缺少稀土原料,还向大陆方面请求放宽限制,这件事听起来让人感到意外,因为过去台积电一向态度强硬,现在却主动放低姿态,表明他们确实遇到了实际困难,这不是短期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供应链长期存在薄弱环节,如今已经陷入被动局面。 魏哲家哪是随口抱怨,是真的被逼到墙角了!内部会议上他直接撂狠话:“谁能18个月找到稀土替代来源,我让他当副总”,结果半年过去,副总没选出来,库存反倒从60天掉到了30天。美国凤凰城工厂刚调试好的5纳米产线,每天都在烧钱,可稀土一断,机器就得趴窝,苹果、英伟达的订单排到2026年,库克一天三个电话催货,魏哲家只能硬怼:“除非你能让大陆把0.1%的管制红线改成0.5%,否则一块晶圆都出不了厂”!这前后反差也太大了,以前对大陆市场鼻孔朝天,现在为了稀土不得不低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稀土这东西看着不起眼,却是芯片制造的“命脉级材料”,缺了它再先进的制程也白搭。台积电5纳米芯片里,镧元素含量高达0.5%,刚好踩中大陆2025年10月新规的“雷区”——只要含大陆稀土成分超0.1%,出口就得逐案审批。从光刻机的永磁电机到晶圆抛光液,再到先进封装的磁性材料,钐、钆、铽这些中重稀土一个都不能少,它们能抑制芯片漏电、保证原子级抛光精度,没有这些,芯片良率直接从90%跌到70%以下,生产成本暴涨20%。更关键的是,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在大陆,重稀土提纯更是99%依赖我们,美国加州矿挖出来的稀土纯度才92%,连芯片入门标准都达不到! 台积电的被动,纯粹是自己埋的坑自己填。2024年数据摆得明明白白,台湾地区全年进口6000多吨稀土,96%来自大陆,台积电自己就耗掉一半。以前仗着掌握3纳米、5纳米制程,跟着美方搞技术封锁,对大陆供应链不屑一顾,觉得“离了谁都能转”,却忘了自己的命门早被稀土攥住了。他们也试着找过替代来源,澳大利亚有矿却没精炼技术,矿石得运到大陆加工;马来西亚工厂想接活,结果电费比大陆贵30%,化学试剂还得从中国进口,成本直接倒挂。这哪是供应链多元化,分明是病急乱投医! 美国根本救不了台积电,所谓的“供应链去中国化”就是空谈。美方喊着给补贴、建工厂,可自己的稀土精炼技术落后大陆近30年,连99.9%的高纯度都搞不定,重稀土进口97%还得靠大陆。日本经产省倒是想帮忙,可自家重稀土战略储备只够本土企业用四个月,先得保丰田的新能源汽车产能,哪有多余的给台积电?那些喊着“把台积电搞垮”的声音太极端,但台积电当初跟风赴美建厂,忽视两岸产业互补的天然优势,现在陷入困境,完全是咎由自取。 你觉得台积电当初一门心思赴美建厂,是不是没算过稀土这道坎?大陆的“0.1%规则”是不是精准戳中了技术封锁的要害?其实大陆的管制根本不是禁令,而是合规管理,民用消费级芯片只要如实申报用途,照样能获批,魏哲家打包苹果、高通的订单申请,三天就通过了。真正的问题出在民进党当局,把台积电当成“倚美谋独”的筹码,强行绑定美方搞“脱钩”,结果割裂了自然形成的产业分工。两岸本可以优势互补,大陆有完整的稀土产业链,台湾有顶尖的半导体制造技术,携手合作才能抵御风险,可政治操弄硬是把“护国神山”逼到了悬崖边。 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规律从来不是靠政治口号就能打破的。大陆用几十年时间建成了从开采、精炼到磁材制造的完整稀土体系,37项高纯度提炼专利在手,99.99%的纯度技术全球独一份。美国想自建完整链条,得花十年时间、500亿美元,建20座分离厂、培养8000名稀土化工工程师,短期内根本不现实。台积电董事会悄悄改了章程,未来三年10%的资本支出投向稀土回收技术,魏哲家在法说会上也不得不服软:“合作才能共赢,对抗大家买单”。 台积电的困境给所有跨国企业提了个醒:供应链安全不是押注某一方,而是尊重产业逻辑、保持合作共赢。魏哲家的低头,与其说是求大陆放宽限制,不如说是承认了之前战略的严重失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半导体和稀土产业的互补性是天然的,放弃政治偏见,深化融合发展,才是台积电真正的出路。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