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圈炸锅了!中国40亿美元债遭疯抢,认购金额飙到1182亿美元,足足是发行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11-07 12:06:54

全球金融圈炸锅了!中国40亿美元债遭疯抢,认购金额飙到1182亿美元,足足是发行额的30倍,这波操作直接让华尔街傻了眼。   别真以为中国缺这点美元,到2025年9月底,咱们的外汇储备规模已经冲到33387亿美元,比8月底还多了165亿美元,发债根本不是为了圈钱,核心就是玩了招“借美元破美元”的高招,用美国自己的游戏规则反制美元霸权。   11月5日财政部在香港发的这笔债,拆成3年期和5年期各20亿美元,利率分别定在3.646%和3.787%,这个低利率水平不光给中资企业定了融资基准,更让全球资本看明白,中国资产才是真靠谱的避风港。   这可不是第一次玩这种操作,自从2017年重启美元主权债发行,这已经是第7回了,规模直接翻倍,比2024年多了一倍不说,还精准踩中美联储降息的窗口期,硬是拿下了定价息差最窄的发行成绩,相当于用最低的成本办了最大的事。   摩根大通连续6年都来参与承销,他们的主管黄健都坦言,这种常态化发行就是给中资企业的跨境融资立规矩,主权债券的收益率曲线,以后就是中资企业海外发债的核心参考,往后企业再去国际市场借钱,成本和不确定性都能往下压。中资企业离岸美元债的利率向来是在主权债基础上加基点,这次主权债定了低基调,相当于给所有出海融资的中资企业铺了条低成本通道,省钱又省心。   更耐人寻味的是认购数据里藏的门道,5年期债券的认购倍数直接飙到33倍,比整体还高出3个点,这说明全球资本更愿意锁定长期收益,对中国经济的长期预期有多稳,不用多说也能明白。   投资者版图更是遍布四大洲,亚洲占了53%,欧洲25%,中东16%,连美国都有6%的资本挤着进来,主权基金、银行保险这类最看重稳健的长线资金占比高达42%,基金资管机构也占了32%,能让这些“不差钱但怕担风险”的资金扎堆入场,中国资产的安全性已经不需要额外证明。   这股热度绝对不是偶然,三季度的时候,美林、高盛、摩根大通这些华尔街巨头早就悄悄加仓A股,扎堆冲进中策橡胶、星网宇达这些企业的股东名单里。   中策橡胶三季度净利润涨了76.56%,星网宇达更是飙了816%,这些行业龙头的高成长特质,正好踩中了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也让外资看清了中国资产的结构性机会。   现在主权债被疯抢,不过是这种信心从股市蔓延到债市的必然结果,毕竟比起波动较大的股票,主权债更能直接体现全球资本对中国信用的认可,相当于用真金白银投了信任票。   咱们拿刚创纪录的Meta发债比一比就清楚了,Meta的300亿美元企业债吸引了1250亿美元认购,看似规模更大,但那是靠AI概念炒作的企业信用,而中国这40亿美元是实打实的主权信用,体量虽小却能撬动30倍认购,含金量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更关键的是发行时机踩得极准,正好赶上美联储降息、全球资本四处找避风港的时候,中国用略高于美国国债的利率放出优质资产,既让资本有得赚,又不会让自己付出过高融资成本,这种精准拿捏,正是“借美元破美元”的精髓所在。   过去中资企业在国际市场发债,总被人索要更高利率,说到底就是缺少公认的定价基准,只能跟着LIBOR波动走,被动又吃亏。   现在有了自己的主权债收益率曲线,相当于在美元主导的融资市场里立起了自己的标尺,以后大家都照着这个标准来,慢慢就有了话语权。   随着越来越多中资企业跟着这个基准发债,美元霸权赖以生存的定价垄断权就会被慢慢稀释,毕竟当全球资本都习惯用中国主权债作为参考时,美元的话语权自然会打折扣。   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在美元的地盘上,用他们熟悉的游戏规则,让全球资本自己做出选择,不知不觉中就动摇了美元霸权的根基,既高明又实在。

0 阅读:71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