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受访时再次语出惊人:“我真的认为,我的国家——美国,仍然是世界的希望,仍然是世界上光辉的典范!”他还强调:“自从我来到美国并于1962年入籍以来,我的身份一直是美国人,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这话听着够直白,也够坚定,一点没给外界留琢磨的余地。 1958 年,27 岁的张忠谋去了美国德州仪器上班。那时候的美国,半导体产业正火得一塌糊涂,晶体管、集成电路这些新技术,全是美国先搞出来的。 张忠谋在那干了 25 年,从普通工程师一路做到副总裁,亲眼看着美国半导体霸占全球 70% 以上的市场。1962 年他入了美国籍,不只是换了本护照,更是把自己的前途和美国的技术霸权绑在了 一起 —美国给了他施展本事的平台,让他从工程师变成行业大佬,这份情分,他记了一辈子。 可现在的美国,早就不是当年那个靠技术领跑的样子了。张忠谋嘴里的 “典范”,正在逼着台积电往火坑里跳。2022 年,台积电砸了 400 亿美元,要在美国亚利桑那建工厂,本来想靠着美国政府的补贴赚点好处,结果反倒亏得一塌糊涂。 截至 2024 年三季度,这座工厂已经亏了 400 亿新台币。更头疼的是,芯片造得又慢又差 —4 纳米芯片的成功率,才只有台湾厂区的 72%,3 纳米生产线调试,比计划慢了 8 个月。 不是台积电技术不行,是美国的配套根本跟不上。造芯片得用光刻胶、特种气体这些关键材料,美国自己造不出来,自给率连 30% 都不到,而全球 40% 的这些材料,都来自中国内地和台湾。 想招 2000 名本地工程师,最后只招到 800 人,一半还得从台湾调过来,可美国给台湾工程师办签证,要等整整半年,技术交接直接被拖慢。 坑人的是工会,要求工资得是台湾厂区的 3 倍,还规定每周只能工作 40 小时,可芯片生产得 24 小时连轴转,这压根没法配合。 这些麻烦,张忠谋心里比谁都清楚。他在公司内部会议上吐槽过,“美国造芯片的成本,比台湾高 50%”,私下也抱怨 “美国的供应链漏洞太多,跟筛子似的”。 可他嘴上还是一个劲力挺美国,核心原因其实很简单:台积电从一开始,就靠着 “抱美国大腿” 过日子。早年靠美国的设备和专利起步,后来接了苹果、高通这些美国大公司的订单,才慢慢壮大,现在又想靠美国的影响力打压竞争对手。 可这回,“大腿” 变成了 “枷锁”— 美国逼着台积电交出所有客户的订单数据,还要求 3 纳米芯片的产能,得优先供给美国军方相关的企业,台积电自己说了不算,自主权早就被一点点啃没了。 更讽刺的是,被张忠谋奉为 “希望” 的美国,正在亲手拆全球产业链的台。2023 年,美国把 31 家中国芯片企业拉进黑名单,不让台积电给华为供 7 纳米以下的芯片。 这招看似是针对中国,实则让台积电亏到肉疼。中国是台积电的第二大市场,没了华为这些客户,先进芯片的产能利用率从 95% 跌到了 82%,2023 年的营收直接下滑 12%。而美国企业的订单只增长了 3%,根本填不上这个窟窿。 可美国没想到,封锁反而把中国逼得自己搞研发。2024 年,华为 Mate 60 手机搭载的麒麟 9000S 芯片量产了,虽然和台积电的顶尖技术还有差距,但已经打破了美国的垄断;中国的中芯国际,N+2 制程的成功率突破了 80%,开始接国内中端芯片的订单。 现在轮到美国着急了,偷偷放宽了部分芯片设备的出口限制,可已经晚了,中国自己的供应链已经慢慢建起来了。 张忠谋显然没看清这个变化,还沉浸在 “美国技术天下第一” 的旧梦里。可他忘了,美国的 “典范”,从来都是靠垄断堆出来的。上世纪 80 年代,美国打压日本的东芝;后来,又牵制韩国的三星;现在,又针对中国的华为。为了保住自己的霸权,美国连基本的市场规则都不管了。 2022 年,逼着荷兰阿斯麦公司,不让给中国卖最先进的 EUV 光刻机;2023 年,又拉着日本、韩国搞了个 “芯片四方联盟”,非要把中国排除在供应链之外。这种 “只许自己领先,不许别人追赶” 的霸道做法,哪里是什么 “世界希望” 张忠谋已经 92 岁了,或许还抱着当年对美国的感恩和执念。但时代早就变了,美国不再是那个靠创新引领世界的 “典范”,台积电也不该再抱着 “抱美国大腿” 的老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