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这次“意见”不一致。 当地时间11月6日,联合国安理会投票通过决议,决议解除了对叙利亚现领导人朱拉尼以及内政部长的制裁。 这次,俄罗斯明确投了支持票。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说:“我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决议将有助于实现最初宣布的目标﹣﹣促进叙利亚在当前这个艰难但对大马士革至关重要的过渡时期的经济恢复与发展。” 而我国从上一次的一票否决,改为了弃权。傅聪大使在表决中指出,叙利亚新政权虽有改革承诺,但未充分履行,仓促解除可能放大安全风险。我国转为弃权后,仍保留审查机制,体现渐进式支持。 这次中俄观点的不一致,是否意味着中俄之间产生了裂痕? 对于我国来说,之前反对是因为现叙利亚政权融入了“东突”组织,这是什么组织,想必大家都知道。这种势力,如果快速永久解除制裁,对我们本身以及在中东的“投资”都是一种威胁。而这次美国主导的草案从“永久摘牌”调整为“有条件审查”,我们也从反对,转变为了弃权。 对俄罗斯来说,优先维护在中东的军事存在。阿萨德倒台后,俄罗斯需快速与新政权修复关系,避免被美欧边缘化。支持解除有助于俄在叙利亚重建中的经济角色。特别是俄乌冲突之际,俄罗斯在外交上更加务实。 中俄两国这次的“决策”都是基于自身立场做出的,但并不会影响两国的大局合作,反而 恰恰体现了两国的战略自主,并非各种事务都要绑定在一起。这才是正常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