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俄罗斯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突然宣布了。 2025年10月这个时间点,他在莫斯科的会议上说,华盛顿进行了一场名为“Global Tender 2025”的演习,模拟对俄先发制人的核导弹打击。这一说法未见美方公开文件确认。 6至7分钟的飞行时间是他给出的数字,源于计划把新型中程导弹系统放在德国。他强调从德国到俄罗斯中部只需这个时间。俄方的早期预警网络涵盖西向与北向,但时间窗口被压缩。 装备层面,俄已在役S-400、S-500,官方介绍具备拦截部分弹道目标的能力。相对的,美军“暗鹰”被描述为高超音速,中程打击。公开资料对“暗鹰”射程与速度信息有限,他口中的“5500公里”未获美方证实。 部署问题,他提到未来欧洲与亚太都会出现这套系统。欧洲的前沿位置对俄西部压力更大,亚太则牵动俄远东。美军近年在印太多次演练远程火力,区域紧张度随之提高。 俄的打击端也在升级,雅尔斯与“先锋”已进入实战序列。美方同时推进核力量现代化,B-21进入试飞,哥伦比亚级在建。双方都在把长程与快速打击能力往上推。 指挥链路上,6至7分钟意味着预警、研判、决策要更快。俄近年提高全国性演训频次,强化值班体系。美方依靠全球雷达与卫星预警保持连续监视,双方都在压缩反应流程。 演习名称需要核对。美军惯常年度演习叫“Global Thunder”。“Global Tender 2025”是俄防长的表述,需等待美方公开材料澄清。 欧洲现实里,德国与美方就远程火力合作已有公开接触。战斧与SM-6的临时部署方案曾被提及。“暗鹰”是否入德,当前没有美方正式落地文件。 亚太方向,关岛、日澳周边的远程打击链条持续演练。俄远东的防空与预警也在补位,场域同时升温。 关键点回到反应时间与部署位置。任何新系统推进,都要求邻近国家同步调整防护与沟通,避免误判。 信息透明度是眼下的必需。把演训内容讲清、把部署情况说准,才能让各方把风险管住。 这次俄方的提醒把焦点拉到“快”和“近”。接下来每一步都要清楚、可核验、能沟通,安全边界才能稳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