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的行为其实比欧洲对俄罗斯的做法还要严重。欧洲冻结俄罗斯的资产,目前也只是敢动用冻结资产的收益,从不敢直接动用本金。但是荷兰这次却是直接劫夺了我们中企100%的全资子公司。 个人认为,我们不能再这么好脾气了。荷兰这次的行为很严重,我们必须将其打服气,否则安世在英国、德国的工厂,估计都保不住了。 咱先把这事儿掰扯清楚,荷兰抢的可不是什么小公司,是安世半导体,这公司是咱们国内的闻泰科技花了200多亿真金白银,从2018年折腾到2020年才彻底买下的全资子公司,100%的控股权,连CEO都是咱们委派的,2024年光这公司就给闻泰贡献了147亿的营收,占了总营收的38%,说是核心资产一点不夸张。 可就在2025年9月30号,荷兰政府突然就翻脸了,拿1952年的《物资可用性法案》当幌子,这法律都是冷战时候的战时法律了,现在居然拿来对付正常做生意的中企,简直是离谱到家。 他们不光冻结了安世全球147亿的资产,还直接把中方CEO张学政给停职了,找了个非中国籍的人来托管,99%的股权都给夺走了,这哪是什么“托管”,分明就是明抢。 最可气的是荷兰那套说辞,一会儿说“国家安全”,一会儿说“治理缺陷”,纯属睁眼说瞎话。 安世本来就是荷兰飞利浦的老业务,咱们收购过来之后,把它从亏损做成了全球领先的功率半导体制造商,汽车芯片领域好多巨头都得靠它供货,怎么突然就成了“安全威胁”? 说白了,就是背后有美国在捣鬼,美国2024年底就把闻泰列进了实体清单,2025年9月29号又出了个“50%规则”,说被制裁企业控股超50%的子公司也得受限,转天荷兰就动手了,连安世的三个外籍高管都跟着起哄要停咱们CEO的职,这时间线卡得这么准,明摆着是美荷串通好的套。 荷兰自己也有小算盘,看着安世在车规级芯片领域的地位眼红,想借着美国的由头把这块肥肉抢回去,既讨好美国,又能壮大自己的半导体产业,打得倒是挺美。 可他们千算万算,没算明白咱们早把产业链的根扎稳了,安世虽然法律总部在荷兰,但真正的命脉全在中国。 70%的芯片产能都来自中国工厂,最关键的封测环节也全在中国,这可是半导体生产的最后一步,没有封测,前面造的都是没用的硅片。 荷兰抢过去的不过是个空架子,一堆半成品生产线,没有中国的封测支持,那些晶圆就是废石头。 你看他们抢到手没几天就傻眼了,咱们一出手管制安世中国分公司的出口,全球汽车产业链立马就乱了套。 德国大众的工厂直接停了3天产,法国雷诺缩减产能,连美国福特都推迟了SUV上市,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急得跳脚,说芯片供不上,生产线都要停摆了。 这就是荷兰鲁莽行事的后果,自己没本事掌控产业链,还非要逞能抢资产,最后把整个欧洲汽车业都拖下了水。 你说咱们能再当老好人吗?绝对不能!这次要是忍了,那就是给其他国家递话:中企的资产好抢,抢了也没事。 安世在英国、德国还有三家晶圆厂呢,荷兰开了这个坏头,英德能不跟着学吗?他们一看荷兰抢了没事,说不定下次就用同样的借口下手,到时候咱们在欧洲的产业布局全得泡汤。 而且这事儿不光是安世一家的问题,这是在破坏国际投资的规矩。以前大家都觉得荷兰是讲市场规则的地方,现在倒好,说抢就抢,以后哪个中企还敢去欧洲投资? 所以必须得把荷兰打服气,让他们知道抢中国的资产没有好下场,也让英德那些蠢蠢欲动的国家看看,动咱们的利益就得付出代价。 好在咱们这次反应够快,安世中国直接宣布和荷兰总部划清界限,独立运营,断了他们的念想。 反制措施一出来,荷兰立马就软了,才一个月不到,经济大臣就主动喊话要谈判,还说自己是“无奈之举”,这就是典型的欺软怕硬。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看事情闹大了,自己的车企也受了损失,居然直接暂停了那个所谓的“穿透性管制”,一停就是一年,把荷兰彻底卖了。 之前荷兰还拿美国当靠山,现在靠山跑了,自己成了孤家寡人,欧盟盟友也不吭声了,德国甚至开始劝和,这脸打得啪啪响。 现在荷兰的日子别提多难受了,抢来的公司每个月亏损近8000万欧元,半成品堆得像山一样,全球20多家车企联合起来要他们赔偿20亿欧元,美国车企还放话要取消未来5年的订单。 这就是他们抢资产的下场,偷鸡不成蚀把米,但咱们不能就这么算了,必须得让他们把吃进去的吐出来,把股权还回来,恢复中方的控制权,不然这口气咽不下去,以后还得被欺负。 而且半导体产业是咱们的重点发展方向,安世在车规级芯片领域的地位多重要,丢了它,咱们的汽车产业链都得受影响。 所以说,必须硬气到底,不光要打官司要回资产,还得有反制措施,让荷兰知道疼,比如限制点他们需要的产品出口,或者在其他经贸领域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只有把他们打服了,才能保住安世在欧洲的其他工厂,也才能让其他国家不敢再随便打咱们中企的主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