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百岁老人去世后,子女们含泪整理老人遗物时,发现了一封8年前老人写下的“遗书

湖水里荡漾的微波 2025-11-06 16:56:37

宁波,百岁老人去世后,子女们含泪整理老人遗物时,发现了一封8年前老人写下的“遗书”,里面特别交代了三件重要的事,让人泪目! 老人是原江北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世康,他留下了一封泛黄的写于2017年的家书——《告子女们书》: 首先丧事从简,殷切叮咛子女要“兄妹同心,其利断金”;其次,从毕生积蓄中划拨一万元作为“特殊党费”上缴法院党组织,再有拿出十万元设立慈善基金帮扶困难群体……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这封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比这些细节更动人的故事。它不仅仅是一份普通的遗书,更像是一份对人生、对责任、对爱的深刻诠释。它让我们不禁反思:一个人真正的价值,究竟在于他留下了什么?在这个快节奏、物欲横流的时代,或许我们更需要像陈世康那样,心怀大爱,脚踏实地,用行动去温暖这个世界。 一、平凡中的伟大: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陈世康一生奉献于法律事业,退休后没有选择安享晚年,而是用剩余的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那一万元的“特殊党费”,代表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它提醒我们:无论身份多高、地位多尊贵,心中的那份初心,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二、家庭的温暖:兄妹同心,携手共进 “兄妹同心,其利断金”,这句古训在他笔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在这个家庭、甚至社会都在经历“分裂”的时代,陈世康用行动告诉我们:团结、理解、包容,才是最坚不可摧的力量。家庭的温暖,是人生最坚实的后盾,也是我们面对风雨时最强的依靠。 三、慈善的力量:用爱点亮希望的火苗 十万元设立慈善基金,帮助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们。这不仅仅是金钱的施舍,更是一份温暖、一份希望。它让我们看到,善良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愿意付出,就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陈世康用行动证明,善行不分大小,只要坚持,终会汇聚成一股温暖的洪流。 为什么这封信如此感人? 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一个普通人可以用一生的行动,诠释“责任”、“爱”和“奉献”的真谛。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太多的人追求名利,却忽略了最本真的善良。而陈世康的故事,像一股清流,唤醒我们内心那份久违的温暖。 也许我们都在追逐所谓的“成功”,但真正的成功,或许是像陈世康那样,活得坦荡、善良,用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那个传递温暖的火种,只要心怀善意,脚踏实地。 读完这封信,你是否也在反思:我们的人生,究竟留下了什么?我们是否也能像他一样,把爱与责任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也许,下一次当你面对选择时,可以想想这位百岁老人,用一生的善意,告诉我们:人生最美好的东西,从来都不是物质,而是那份纯粹的爱与责任。 让我们从今天起,学会珍惜身边的人,传递善意,让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的善良变得更加温暖。

0 阅读:0
湖水里荡漾的微波

湖水里荡漾的微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