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把熟地用透的明白人
当不少医家还在担心熟地“滋腻碍胃”时,张锡纯早把这味药揉进了从调病到救急的每个场景里——他眼里的熟地,从不是温吞的慢补药,更像能托住元气的兜底方,哪怕是外感大病后喘脱欲死的危症,单日投下的熟地能到斤许,硬生生把虚散的脉给拽回来。
他对熟地的认知,早跳出了单纯补阴的框子。在他看来,熟地性温润却不壅滞,能补全身脏腑的阴分虚损,尤其擅长峻补肾中真阴,连大补肾中元气的活儿都接得住。
不管是肺虚的喘、脾虚的泻,还是肾亏的渴与肿,只要是真阴耗竭的根儿,熟地都是他手里的主力兵。
轻症调补,是小剂量的平补。日常遇着阴虚咳喘、小便频数这类缓症,他就把八味地黄丸改成汤剂,添上苏子、厚朴,几钱熟地打底,既能补牢下元,又能顺气平喘;
碰上破头的头痛,便用六味地黄丸汤加川芎、知母,熟地补阴,川芎通瘀,补得稳当又不滞涩。
重症救逆,靠中剂量的填精。像阴虚化不动阳导致的水肿,他会减茯苓、泽泻的量,用二三十克熟地配知母、白芍,补阴的同时还能通利小便;
治女子消渴,也是熟地为主,搭配着调整茯苓、泽泻的分量,补得扎实,也不会堵滞津液。
危症固脱,得靠重剂的救命。有次外感大病后,患者忽然喘促脉散,眼看要脱,他一日里用了斤许熟地,没等拟出成方,光靠这味药就把险证扳了回来;
温病后期真阴耗竭、无汗,他连投两剂重剂熟地,补足阴分后,自汗便自然而愈。
他从不让熟地单打独斗,总配着能补通兼施的搭档。
比如用熟地配山药,补下元时顾着脾胃,治下焦不固的滑泻,四两熟地配一两山药,固涩又不滞;
治下虚上盛的痰涎,就加陈皮、白芍,熟地补着,陈皮疏着,补力再足也不会壅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