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花44亿,拆掉华为设备。德国花165亿,拆掉华为设备。德国正在为拆除华为网络设备而付出巨大代价,以前花了很长时间和很多钱,好不容易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结果被老美逼迫拆除,就在刚刚,有外媒报道,如今为了替换运营商网络中的华为设备,德国将花165亿元购买诺基亚高通或爱立信的通信设备,这笔钱由德国纳税人提供。 165 亿人民币,平均每个德国人要多掏 24 欧元,这笔钱既不用于改善医疗,也不投入教育,竟然要花在拆设备上?刚被彭博社等外媒曝光的德国新计划,让不少人摸不着头脑 —— 那些用了好几年、从没出过安全问题的通信设备,为啥非要花钱费力换成更贵的? 这不是欧洲国家第一次这么操作。早几年英国就已启动类似计划,原本估算 44 亿人民币的拆除成本,如今眼看着要超支,运营商还面临着逾期罚款的风险。可即便有邻居的前车之鉴,德国还是走上了这条道。 德国三大运营商的网络里,近六成设备都来自华为和中兴,这些设备撑起了全国 82000 个移动信号站的大半壁江山。不管是城市里的高速网络,还是偏远地区的基础通信,都离不开这些性价比极高的设备。 运营商心里门儿清,华为设备的故障率比同类欧洲品牌还低,一年运维成本只要 2 万欧元,可换成诺基亚或爱立信的设备,单台综合成本就飙升到 12 万欧元,交付周期还得多等 5 个月。 更麻烦的是替换过程远比想象中复杂。德国铁路系统光换相关设备就得多花 4 亿欧元,全国范围内的网络调整更是个大工程。原本运营商和政府约定 2026 年前拆完核心网设备,2029 年前完成全部替换,但现在连运营商自己都直言 “根本不现实”。 这笔 165 亿的补贴,来源还没完全敲定,有人提议从国防预算里出,也有人想挪用基建资金。不管最终从哪掏钱,羊毛终究出在羊身上,最后都是德国纳税人买单。而这些钱本可以用在乡村宽带覆盖、医院网络升级等民生项目上,现在却要投入到一场 “吃力不讨好” 的替换中。 让人费解的是,喊了这么久的 “安全问题”,始终没人拿出过实锤证据。华为早在 2001 年就进入德国市场,在杜塞尔多夫建了欧洲总部,慕尼黑研发中心里大半都是德国科学家,1800 多名员工中 70% 都是本地人,早已和德国的数字生态深度绑定。 德国联邦资讯安全局曾提交报告证明华为设备安全,可替换计划还是被提上了日程。欧洲本土的设备供应商其实根本接不住这么大的缺口。诺基亚和爱立信的产能本就紧张,要在短短几年内替换近 5 万个基站的设备,技术和产能都跟不上。 这意味着德国的 5G 建设进度可能要落后两年,未来民众的通信资费可能上涨,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也会增加。 一边是和中国的紧密贸易合作 ——2025 年前 8 个月中国刚重回德国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大众、宝马一半的利润都来自中国市场;一边是要拆除来自中国的高性价比设备,德国企业界早已怨声载道。西班牙电信德国分公司甚至放话,强拆就起诉索赔。 英国已经尝到了苦果,伦敦成了欧洲网络体验最差的城市之一。德国如今的选择,到底是为了什么?花着纳税人的钱,拆着好用的设备,换成又贵又慢的替代品,最后影响的还是普通人的生活和国家的数字竞争力。 这场耗资巨大的设备替换,到底值不值?是该追求所谓的 “阵营一致”,还是该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技术和产品?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