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包围在奥斯基尔河东岸的乌军部队补给断绝,乌军指挥部在地面无法打通补给线的情况,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1-06 10:21:38

被包围在奥斯基尔河东岸的乌军部队补给断绝,乌军指挥部在地面无法打通补给线的情况,就用R18无人机来给奥斯基尔河以东的被围乌军运输食品、水和弹药。18无人机是八轴无人机,有效载荷超过5公斤,既可作为夜间无人轰炸机,也可作为补给无人机。   库皮扬斯克这地方,在哈尔科夫州可是块兵家必争的宝地,作为重要的铁路和公路枢纽,每月光是通过铁路往顿巴斯前线送的弹药就有8000吨,士兵更是能送1.2万名,说是乌军东线的"输血大动脉"一点都不夸张。   而奥斯基尔河就像一道天然的分界线,自北向南把库皮扬斯克劈成了东岸和西岸,这道河既是防御的屏障,也成了补给的关键节点。谁能攥住这地方,就等于在东乌战局里拿到了主动权,俄军总参谋部那句"控制库皮扬斯克,就等于握住了东乌战局的钥匙",可不是随便喊的口号。   可现在被困在奥斯基尔河东岸的乌军,早就没心思琢磨这些战略意义了,他们最愁的是下一顿饭在哪,枪里的子弹还能撑多久。   事情得从俄军那次漂亮的管道突袭说起,两个月前俄军就开始谋划,靠着无人机航拍、翻找旧管道图纸,还找了当地情报人员帮忙,最后盯上了一条苏联时期修的天然气支线管道。   那管道直径1.2米,2024年因为俄乌输气合同终止早就废弃了,乌军知道有这么个东西,但觉得年久失修还离防线远,压根没当回事。可俄军偷偷摸摸花了两周改造,晚上用森林小路运设备,还放干扰信号屏蔽侦察,愣是把这破管道改成了特种兵能匍匐前进的通道。   黎明时分的突袭只用了8分钟,俄军从管道钻出来就端了制高点,反坦克导弹把乌军装甲车炸成了废铁。   等乌军反应过来,防线已经被撕开1公里的口子,后续部队借着混乱快速渡河,直接掐断了两条关键补给线。这下东岸的乌军彻底陷入绝境,地面上所有能走的路都被俄军堵死了,想从西岸送点吃的喝的过来,刚出仓库就得被俄军的炮火覆盖。   乌军指挥部急得团团转,最后把希望押在了R18无人机上。这玩意儿是八轴设计,看着不算起眼,但本事不小,有效载荷能超过5公斤,装几箱压缩饼干、几桶饮用水再加上两箱子弹绰绰有余。   更关键的是它既能当夜间无人轰炸机偷袭俄军阵地,又能客串补给机,晚上借着夜色掩护飞过去,按理说能避开不少侦察。指挥部赶紧调来了一批R18,把食品、水和弹药分门别类打包好,每架无人机挂个小吊舱,飞行员们熬夜熟悉航线,就盼着能给东岸的弟兄们送去生机。     可他们忘了,俄军在防空这块早就做好了准备。自从无人机成了战场常客,俄军不光给战壕加了顶棚防偷袭,还布置了层层叠叠的反无人机系统。   地面上有士兵扛着便携式防空导弹,眼睛盯着天空不放,只要看到无人机的影子就开火;空中还有俄军的侦察无人机巡逻,居高临下搜寻目标,发现了就直接撞上去同归于尽。   更狠的是那些电子干扰设备,能直接切断R18的导航信号和遥控链路,让无人机变成无头苍蝇,要么掉河里要么一头扎进俄军的阵地。   第一天的补给行动就撞了南墙。乌军飞行员们想着趁夜深人静行动,把飞行高度压得很低,尽量贴着河面飞,以为这样能躲开雷达。可刚飞过奥斯基尔河中线,就被俄军的夜视设备发现了。   先是一架无人机被便携式导弹击中,在空中炸成了火花,吊舱里的压缩饼干撒了一地;紧接着又有两架被电子干扰逼得失控,一头栽进了冰冷的河水里。   飞行员们不甘心,换着航线尝试突破,有的绕着树林飞,有的借着建筑物掩护穿插,但俄军的封锁密不透风。到了天亮清点的时候,所有人都傻了眼,16架出发的R18没一架成功抵达,全被俄军击落了。   俄罗斯国防部第二天就把战报发了出来,配着无人机残骸的照片,说一天之内就干掉了16架送补给的R18,还调侃乌军"这种自杀式的补给毫无意义"。   照片里能清楚看到,有的无人机机翼被打断,有的吊舱摔得变形,里面的食品和弹药散落一地,被俄军士兵捡了去。乌军指挥部里一片沉默,谁都没想到俄军的封锁会这么严密,16架无人机的损失不算小,可东岸的弟兄还在等着救命粮。   没办法,只能接着用无人机硬闯。乌军开始调整战术,不再集中起飞,改成三五架一组分批出发,还故意派出几架无人机当诱饵,想引开俄军的火力。   而俄军那边也没闲着,不断加强反无人机部署,还专门组织了反无人机战术演练,针对乌军的飞行路线设置了更多的拦截点。   北约军事顾问看了战况也直摇头,说这种靠无人机零星补给的方式,根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东岸乌军的补给缺口越来越大。有消息说,乌军试着用其他型号的无人机尝试补给,但要么载荷太小,送过去的东西不够塞牙缝,要么防护太差,比R18还容易被击落。   而俄军那边则死死咬住不放,不光封锁着补给线,还在不断压缩东岸乌军的防御范围,想逼着他们要么投降要么饿死。

0 阅读:0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