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来了挡都挡不住,30亿吨铁矿重见天日,美国媒体:中国将改写全球铁矿格局!11

柳淮蕊 2025-11-05 18:31:59

国运来了挡都挡不住,30亿吨铁矿重见天日,美国媒体:中国将改写全球铁矿格局!11月4日台媒爆料,一条全新铁路在西非正式投入运营,西芒杜铁矿将在今年实现出口,然而这样的状况也引来外媒的担忧:中国从未拥有过如此程度的海运铁矿定价权!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11月4日投运的这条670公里铁路,它一头连着西芒杜铁矿的核心矿区,一头通到几内亚的马瑞巴亚港,把原本每吨80美元的运输成本直接砍到35美元,年运能高达1.5亿吨。 这也是“钢铁丝绸之路”的关键一环,它彻底解决了几内亚“资源外运难”的死穴,以前雨季公路运力得损失30%,现在重载铁路全天候通行,11月中旬就要发首船200万吨矿石到中国,今年就能实现常态化出口。 更要命的是这铁矿的成色,平均品位超65%,比澳大利亚主流矿区的55%高出一大截,露天开采率还能到85%,吨矿开采成本连30美元都不到,仅为国产矿的三分之一,几内亚矿业部长在通车仪式上都感慨,这简直是中国帮他们打通了经济命脉。 搁以前,这样的优质铁矿根本轮不到中国沾边,早被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这三大巨头瓜分了。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国,每年要进口11亿吨铁矿,却连定价权的边都摸不着,人家说涨价就涨价,2016年每吨38美元的矿,2021年直接飙到230美元,2022年一年就被多薅走2000亿元,这“买啥啥贵”的憋屈,钢铁企业老板们提起来就心疼。 可三大巨头当初之所以有底气,不就是垄断了高品位铁矿资源,让中国没的选吗? 现在西芒杜一投产,这底气就得泄一半,项目一期年产能6000万吨,2027年能冲到1.2亿吨,相当于中国当前进口量的15%。 国际矿业咨询公司CRU算了笔账,中国高品位铁矿自给率能从12%直接提到35%,这可是动了垄断的根基。 最让美国媒体坐不住的,是中国这次拿到的不只是矿,而是从采矿到海运的全链条掌控权。 以前买矿得看澳洲脸色,运输得听国际航运公司安排,定价还得跟着普氏指数走,现在不一样了,赢联盟掌控着西芒杜1、2号区块22.5亿吨储量,宝武集团还牵头搞了“宝联体”,从矿山开采到球团加工全是中国标准,连港口都是新建的5000万吨级矿石码头,2026年就能全面启用。 更狠的是海运环节,几内亚到中国东部港口只要35天,比澳大利亚还近5天,运费能再省一笔,东方财富的报道证实,首批矿石就用人民币结算,现在铁矿石人民币结算比例已经从零冲到30%。 中国还搞了个“北铁指数”,直接跟普氏指数叫板,这定价权的口子,算是彻底撕开了。 三大巨头的反应早就暴露了心虚,必和必拓10月底已经偷偷把澳大利亚矿区的基准价降了5%,淡水河谷也急着给巴西的低品位铁矿搞技改,以前那种“捂矿待沽”的架子端不住了。 要知道西芒杜的矿不仅品位高,环保账也很实惠,用它炼每吨钢能省15%的煤炭,减少8%的碳排放,正好踩中中国“双碳”目标的点,国内钢铁企业傻了才不换供应商。 现在澳大利亚对华铁矿出口占比,已经从2024年的60%跌到45%,按这趋势,2030年几内亚矿的占比能冲到30%,中国就形成了“澳-巴-几”的三角供应体系,再也不用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这才是最让西方霸权难受的地方。 西芒杜不是简单的资源掠夺,中国企业在建设期间给西非造了3万个就业岗位,培养了2000多名本地技工,铁路沿线的城镇都形成了产业集群,当地GDP年均增速能提2个百分点,这跟西方企业过去“只采矿、不建设”的短期套路完全是两码事。 几内亚政府能放心把压箱底的资源交给中国,靠的就是这种互利共赢的底气,2023年项目复工后,中铝、宝武这些企业一步步敲定股东协议,牵头建铁路、港口,砸了300多亿美元搞基建,这是战略定力换来的结果。 以前西方靠垄断资源定价权收割全球,中国制造业只能赚点辛苦钱,大头都被矿企和金融机构拿走了,现在西芒杜一投产,不仅钢铁成本能降下来,人民币结算还能冲击美元霸权,这才是他们真正的担忧。 10月30日《华尔街日报》的文章酸溜溜地说,“中国从未有过如此程度的海运定价权”,这话没说错,但他们没提为啥中国能拿到——是靠真金白银的投入,靠全产业链的实力,靠互利共赢的模式,不是靠霸权施压,更不是靠巧取豪夺。 所以这“国运”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中国企业十几年深耕的结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生动注脚。 从2010年中铝和力拓签合作协议,到2023年项目复工,再到2025年铁路通车,中间多少波折,多少西方势力的阻挠,都扛过来了。 现在30亿吨铁矿重见天日,定价权的钥匙拿到手里,以前被卡脖子的憋屈,总算能变成扬眉吐气的底气。 这格局的改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以后中国制造业的腰杆,只会更硬。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65

猜你喜欢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