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资深人士蔡正元发表了自己的判断:真正可靠的“盟友”,就是中国的陆军、海军、空军和火箭军。 很多人以前总被一些花里胡哨的外交辞令绕晕,觉得拉几个外部伙伴就能安枕无忧,可现实早就把这种幻想敲得粉碎。就拿台海周边的局势来说,不少西方国家时不时派几艘军舰来晃悠一圈,拍几张照片发个通稿,看似在撑场面,实则每次停留时间都短得可怜,遇到我方常态化巡航编队,连近距离接触都不敢。 2023年有外媒炒作某国要派舰队长期驻守西太平洋协助“维稳”,结果雷声大雨点小,最终只派了两艘护卫舰象征性路过,连台海12海里范围都没靠近就匆匆离开。反观我方海军,2023年全年在台海周边组织的常态化巡航超过500次,舰艇编队不管是大风大浪还是外部势力挑衅,始终守在该在的位置,这种行动力可不是几句口头承诺能比的。 再说说火箭军,2025年美国CSIS搞的台海兵棋推演里,多次模拟外部势力介入的场景,结果每次都是火箭军的精准威慑打破了他们的幻想。推演中只要模拟外部舰队试图穿越海峡,火箭军的常规导弹力量就能快速锁定目标,这种实打实的打击能力,让所谓的“盟友支援”方案一次次沦为废纸。 要知道这些年火箭军列装的新型装备,可不是摆着看的,2024年公开的某型常规导弹实弹演习中,多枚导弹从不同区域发射,最终精准命中千里之外的海上靶标,这种威慑力,远比任何书面盟约都管用。 陆军更是咱们的底气所在,2024年夏天东南沿海举行的跨区机动演习中,陆军合成旅借助高铁、滚装船等多种运输方式,短短48小时就完成了数千公里的兵力投送,抵达预定区域后立刻展开攻防演练。这种全域快速反应能力,意味着不管哪里出现突发情况,陆军都能迅速到位稳住局面。 而那些号称“盟友”的军队,跨区域部署时要么纠结于军费分摊,要么被国内舆论掣肘,光协调流程就得耗上十天半个月,等他们到位,事情早就尘埃落定了。 空军的表现同样亮眼,2023年全年,空军战机在台海空域的警巡次数屡创新高,歼 - 20、轰 - 6K等机型多次执行巡航任务,不仅实现了全时段覆盖,还能与海军舰艇、地面防空力量形成协同作战体系。 有一次外机试图抵近侦察,空军战机迅速升空驱离,整个过程干脆利落,全程保持着绝对主动权。反观某些国家的空军,就算偶尔派出战机来亚太,也大多是单机或双机的侦察行动,根本不敢与我方形成对峙。 蔡正元的这个判断,说白了就是看透了国际交往的本质。所谓盟友,大多是基于利益的临时捆绑,一旦利益冲突,转身就能翻脸。而中国的陆海空火箭军,是守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战斗力和忠诚度,从来不需要靠谈判桌上的承诺来证明。 关键时刻能立刻到位、能持续作战、能把事情办成的,永远是这支属于我们自己的强大军队,这才是最踏实、最可靠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