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已经滚到38万亿了,为啥还没暴雷?说白了,美债已经出事了,只不过美国短时间内不会轻易倒下。美国现在的情况有点像温水煮青蛙,虽然水温在慢慢升高,但美国皮厚,还能勉强适应。 先说这美元的 “霸权地位”,它就像全世界经济的 “水”,没它很多生意都没法做。 全球贸易里,超过 58% 的结算用的是美元,不管是中东卖石油、澳洲卖铁矿,还是东南亚搞电子产品代工,大家都认美元。 各国要做买卖,就得手里囤着美元当 “零花钱”,而囤美元最安全、最方便的方式,就是买美债。 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各国赚了美元,不敢随便放着,只能回头买美债,美国再用这些钱维持政府运转、搞基建、发福利。 沙特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它卖石油收的全是美元,去年手里还攥着 1100 多亿美元的美债,相当于把赚来的石油美元又 “借” 回给美国。 不是各国想当 “冤大头”,而是目前没比美元更靠谱的替代选项,只能被绑在美债的战车上。 再看美债市场,这可是全球最大的 “金融池子”,大到能容下 38 万亿的体量还不挤。它的日均交易量超过 5 万亿美元,比日本国债、欧元区债券的交易量加起来还多。 这么深的池子,就算有国家想抛售部分美债,也不会掀起太大风浪,很快就能被其他买家接盘。 2023 年美国连续加息,不少国家减持美债,中国就减持了近 1000 亿美元,但美债市场没崩,就是因为这个 “大池子” 的消化能力太强,总能找到接盘的人。 最后得提美国的 “硬拳头”—— 军事力量,这才是美元和美债背后最核心的保障。经济博弈到最后,拼的还是硬实力,美国的军事力量就是维护美元霸权的 “保镖”。 2023 年美国军费高达 8500 亿美元,比排名后面 10 个国家的军费总和还多,全球各地的驻军、11 艘航母战斗群,控制着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这些关键航道。 这些军事存在不是摆着看的,而是直接保障石油美元体系的运转。 当年伊拉克想抛开美元,用欧元结算石油,结果被美国以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为由出兵;利比亚卡扎菲曾提议用黄金替代美元结算非洲石油,也落得悲惨下场。 这些例子都在告诉各国,抛弃美元和美债可能面临的不只是经济损失,还有安全风险。 美国就是靠着这种 “胡萝卜加大棒” 的模式,让不少国家敢怒不敢言,只能继续持有美债。 不过话说回来,美债没暴雷不代表永远安全,现在的平静只是暂时的。 随着全球 “去美元化” 的呼声越来越高,不少国家开始用本币结算贸易,人民币在中俄贸易中的结算占比已经冲到 43%,超过美元 12 个百分点。 沙特也在和中国谈用人民币结算石油,这些变化都在慢慢削弱美元的 “水位”。 美债市场虽然是大池子,但 38 万亿的规模还在增长,每年光付利息就需要几千亿美元,再加上美国国内通胀、政治分裂等问题,迟早会超出市场的承受能力。 现在的美国就像在走钢丝,靠着过去攒下的美元霸权、庞大的金融市场和强大的军事力量维持平衡,但钢丝只会越来越细。 随着全球格局的变化,一旦其中一张底牌失效,美债的 “温水” 迟早会烧开,到时候青蛙想跳也跳不出来了。
